多地監管出手整治銀行“內卷式”惡性競爭-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7 09:06: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多地監管出手整治銀行“內卷式”惡性競爭

字體:

  返點、返傭、違規讓利、降低標準……看似是營銷手段,實則推高了經營成本、吞噬行業利潤,甚至誘發惡性價格戰、破壞市場公平。今年以來,包括廣東、寧夏、安徽、上海、寧波等多地金融監管部門、銀行業協會陸續叫停銀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與此同時,多家商業銀行也發聲拒絕“價格戰”。對此,業內專家建議,銀行業應杜絕“規模情結”,依法合規經營,根據自身需要端正發展理念,實現差異化、高質量發展。

  多地整治返點返傭等亂象

  近日,銀行業反“內卷式”競爭呼聲漸漲。7月29日,寧波市銀行業協會發布信息稱,近期召開《寧波銀行業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自律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推進會,共同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其中,重點對銀行機構與房地産相關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之間存在的返傭亂象進行整治。該協會&&,《公約》將由銀行機構簽署後生效,正式叫停任何形式的返點行為,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行業協會稱,針對個人住房貸款領域返傭亂象,協會主動出擊,組織會員單位及房屋中介機構開展交流,剖析返傭成因、危害及治理路徑。並將通過成立檢查組現場督查,督促問題整改,增強會員單位執行自覺性,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包括寧夏、廣東、安徽、上海、寧波在內的多地金融監管部門、銀行業協會發聲,呼籲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摒棄“內卷式”競爭,規範發展、穩健運行。其中,廣東金融監管局印發銀行業保險業“內卷式”競爭負面清單,指導行業協會研究制定反不正當競爭自律公約。廣東銀行同業公會近日&&,下一步廣東銀行業擬按照“1+3+N”的制度體系推進“內卷式”競爭的綜合整治。

  除金融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外,金融機構也在行動。以銀行為例,在7月30日結束的年中工作會議上,工商銀行明確要求帶頭整治“內卷式”競爭,成為首家將“反內卷”列入下半年工作重點的國有大行。此前,平安銀行廣州分行也組織全行2000多名員工全部完成反“內卷式”競爭承諾書的簽署工作。

  “‘內卷式’競爭與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格格不入,必須堅決破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從銀行業來看,受內外部環境影響,“內卷式”競爭在多個領域有所體現,負面影響不容忽視,需要銀行業自身主動謀變,強化金融監管和行業自律協同,與市場監督形成合力有效“反內卷”,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在分析上述亂象原因時,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認為,這類行為之所以頻繁出現,其根源在於:一是監管套利空間依然存在,部分機構通過各種隱性手段規避定價約束;二是部分地區市場飽和,業務增長空間有限,銀行為爭奪客戶資源不惜採取惡性競爭手段;三是短期考核壓力驅動,部分銀行員工和中介過於看重規模而忽視風險;四是缺乏行業共識和有效的協同機制,各銀行難以“集體自律”,最終陷入“囚徒困境”。

  惡性競爭擠壓銀行生存空間

  事實上,我國銀行業的內卷問題由來已久,尤其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部分機構為追求業務量,不惜以價格換規模,甚至陷入“賠本賺吆喝”的困境。由於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主要依賴存貸利差,這種內卷在存貸兩端的“價格戰”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情況下,大家都在爭搶優質客戶。”華北地區某城商行投行部負責人&&,在“內卷式”競爭的壓力之下,中小銀行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被壓縮。據該負責人透露,自家銀行目前優質企業貸款利率低至“地板價”,個人消費貸利率也一降再降;而在存款端,每到年末、季末等業績考核節點,有些員工甚至出現“高息攬儲”“花錢買指標”等現象。

  儘管每家銀行內卷有諸多內外部客觀原因,但當前“反內卷”有一定的緊迫性。根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商業銀行凈息差在1.8%(含)以上是“合理區間”。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凈息差進一步收窄至1.43%,較去年四季度末下降了9個基點,再創新低。其中,大型銀行凈息差為1.33%,在各類銀行中排在最末位。

  銀行業內卷還制約了監管部門調控經濟的空間。央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指出,商業銀行內卷嚴重,出現了貸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動”的現象,導致存貸款利率與政策利率調整幅度存在較大偏離。央行在該報告中提到,存貸款市場的利率傳導效率受損影響調控效果,制約貨幣政策空間。

  在婁飛鵬看來,“內卷式”競爭導致行業生態惡化,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系統性風險累積,銀行貸款不良率面臨上升壓力;存貸款利率變化鈍化,削弱貨幣政策效果。就實體經濟看,內卷導致銀行因利潤壓力惜貸,增加小微企業、科創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最後,內卷也可能影響客戶與員工權益,客戶被誘導接受捆綁銷售或虛假宣傳,員工疲於應付考核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銀行年內發聲將不打“價格戰”。工商銀行行長劉珺在今年年初發布的署名文章中提到,大型商業銀行要帶頭堅決不打“價格戰”。近期,農業銀行副行長林立在該行2024年度業績會上提到,防止價格“內卷式”競爭,維護市場良性發展秩序。中信銀行管理層在該行2024年業績會上&&,中信銀行持續深化量價平衡、價值經營的理念,既不走“以量補價”的近路,也不走“以價補量”的險路。

  摒棄“規模情結” 推動差異化發展

  返點、返傭等行為看似是“營銷手段”,實則是破壞市場公平的“毒瘤”,會推高經營成本,誘發利率隱性戰,甚至催生“假按揭”“職業揹債人”等違法違規案件,衝擊銀行資産質量和房地産市場平穩運行。

  “破解行業內卷需要監管引導與行業自律同頻共振,更需要全體從業者凝聚共識、協同行動。”在業內專家看來,在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商業銀行要突破內卷困境,一方面要嚴格遵守監管規定和行業自律約定,堅守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底線;另一方面,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積極開拓存貸款增量業務。

  在杜陽看來,整治“內卷式”競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多方協同、形成合力。第一,監管層應強化政策引導和規範機制,通過明確負面清單、加強現場檢查和信息披露,引導銀行以風險為本、審慎定價。同時,強化對返點返傭、利率操縱等行為的懲戒機制,推動從事後監管向事中預警轉變。第二,行業協會要發揮橋梁和協調作用,推動簽署自律公約、制定市場公允利率區間和費用規範,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打破“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第三,銀行機構自身要轉變發展思路,從“比價格”向“比服務”“比風險控制”轉變,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差異化競爭,提升産品設計、科技賦能和客戶體驗水平。

  “銀行業自身需要端正發展理念,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杜絕‘規模情結’‘速度情結’,規範與中介機構合作,自覺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婁飛鵬建議,面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銀行需要加大調查研究力度,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力爭為各類主體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糾錯】 【責任編輯:梁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