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全鏈條全過程,創新鏈專區亮相第三屆鏈博會——
不斷延伸的創新鏈,讓“金點子”加速變成“金鑰匙”
閱讀提示
本屆鏈博會首次設置創新鏈專區,展示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全鏈條全過程。參展企業期待通過本次鏈博會拓展合作機會,延伸創新鏈,讓更多實驗室裏面的“金點子”變成産業發展的“金鑰匙”。
7月1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開幕。本屆鏈博會首次設置創新鏈專區,以知識産權轉化為主線,吸引了14家機構、企業參展,其中既有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也有國家知識産權局等國內主管部門。專區展示科技成果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産業應用,再到市場反饋的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全鏈條全過程。
作為推動創新鏈和産業鏈對接融合的實踐&&,鏈博會把促進産學研用的結合作為核心理念。創新鏈專區裏,一個個創新鏈和産業鏈無縫對接的實例生動呈現,不斷延伸的創新鏈,讓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裏的“金點子”變成産業發展的“金鑰匙”。
以“鏈”為媒,開拓更大市場
在創新鏈專區,記者看到,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指導來自英國的客商體驗操作“能譜CT”和“靜態CT”兩款類CT安檢産品。
“借助鏈博會&&,我們展示的這兩款明星産品,獲得了多個頭部機場、港口集團的積極反饋。”首次參展的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合規官兼知識産權總監郭偉紅對記者説。不僅如此,郭偉紅&&,鏈博會首日,企業就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安檢、無損檢測等業界新朋友,大家共同討論智能安檢和無損檢測新場景,取得了“以鏈聚勢,以展促鏈”的良好效果。
“鏈博會是供應鏈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對於我們這樣一家擁有科技創新能力和製造能力的企業而言,能在會上進行展示是個非常好的機遇。”首次參展的中儲國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紀律,指着國內首套5噸天氫液化系統縮小版模型對記者説。
紀律介紹,中儲國能核心技術源自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具備百兆瓦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研發、設計、核心裝備製造、系統集成,以及電站投資和運營全套能力。企業有意向開拓海外市場,將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推廣應用到更多國家。
連續參加三屆鏈博會,今年,大連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把展&搬進了創新鏈專區。“這次鏈博會,我們在創新鏈專區以‘新材料的長征之路’為主題,與合作夥伴聯展,展示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産權的金屬改性材料陶瓷鋁晶種研製和市場應用,以新材料鏈結世界,賦能産業鏈上下游共創未來。”該公司營銷部長崔建軍説。
強“鏈”支撐,助成果落地應用
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往往需要跨越一系列充滿不確定性的“死亡之谷”,這是擺在眾多科技創新企業面前的難題,想要克服這個難題需要完整創新鏈的支撐。
站在大連科天的展廳前,記者被一本封面泛白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論文吸引。和博士論文一起依次擺放的,是實驗室階段的材料、實驗室獲得的樣品、試製品、産業化商品……展品展示了科技成果轉化8個階段的形態。
站在一旁的崔建軍向記者解釋,大連科天新材料從一篇博士論文開始,歷經30餘年的科技成果轉化歷程,懷抱勇闖基礎材料研製領域“無人區”、鑄造自主知識産權的勇氣,走過了從4000余輪小試、中試到工程化、市場化的漫長過程,方才跨越“死亡之谷”,形成了産學研融合創新的生態鏈。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是多學科交叉、多過程耦合的系統工程,牽扯多個行業,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硬科技,跨越‘死亡之谷’的難度非常大。”聽到“死亡之谷”的話題,紀律感慨萬千。
紀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成果轉化首先要跨越技術成熟度的難題。從提出新型壓縮空氣儲能概念到完成基礎研究,再到完成關鍵技術突破,最後通過示範,技術才能逐步成熟。面對産業化複雜的環境,同樣需要多方面投入。
對於如何實現“從知識到技術”“從産品到市場”的跨越,同方威視也感觸頗深。“比如靜態CT這個項目的成功,就得益於同方威視與清華大學共建的共生型創新生態,這一模式成功突破了核技術領域多學科交叉的技術轉化困局。”郭偉紅介紹,同方威視建立了“企業主導研發方向—高校攻堅基礎理論—雙向反哺持續迭代”的協同機制,實現了從知識到市場的價值躍遷。
協同合作,創新鏈不斷延伸
協同創新將不同企業間的技術和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有助於實現更大的創新成果。本次鏈博會,創新鏈專區參展企業以一系列協同創新成果,展現了上中下游協同創新鏈不斷延伸,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強大動力。
作為我國核技術應用領域的鏈主企業,同方威視以“能譜CT”和“靜態CT”技術等創新成果為支點,構建了覆蓋“基礎材料—核心部件—智能系統—多元場景”的全鏈條協同創新生態:上游帶動光源等材料和技術創新,成功突破光源整套製備工藝;中游整合高精度探測器,利用AI技術共同開發“智能審圖”大模型;下游開發出工業質檢、食品安檢、醫療影像等諸多應用場景。
中儲國能同樣非常重視與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創新。“在保護自有核心知識産權的前提下,企業通過合作創新,拉動整個産業鏈的創新步伐,提升整體競爭力。”紀律説。
紀律給記者舉了一個上中下游協同創新的生動實例。4月22日,由中儲國能與臥龍電氣南陽防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全球最大105兆瓦2極高速電機“儲龍105”正式發布。“中儲國能擁有國際尖端的熱管理技術和複雜動力系統解決方案,臥龍電氣南陽防爆在電機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和全流程製造體系上優勢突出,構建了高穩定性電機主體架構。”紀律介紹,二者以供應鏈深度協同為核心,通過協力優化、多級協同、深度融合,攻克了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百兆瓦級雙工況電機産品空白。
“我們非常期待通過本次鏈博會,拓展與外界對接、合作的機會,推動更多産業創新落地,讓中國創造走向世界。”紀律説。(記者 賴志凱 唐姝 朱亞男 通訊員 劉玄 趙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