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文科人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1 17:51:53
來源:新華網

新華視點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文科人才?

字體: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題: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文科人才?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楊湛菲、朱涵

  正值2025年高考志願填報期,有關專業選擇的討論再度升溫。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文理抉擇”這一老話題又引發新討論。從當年“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到近兩年“文科無用”等論調,種種説法令不少考生及家長心生迷茫。

  文科,還可以選擇嗎?高校對文科有哪些新探索值得關注?未來,我們需要怎樣的文科人才?

  當文科遇到AI

  隨着AI時代到來,高等教育正面臨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變革。美國哈佛大學2024年取消了30多門秋季課程,歷史與文學類課程受衝擊最大。國內高校似乎也有類似舉措,一些大學撤銷或合併了文科學部,停辦諸如公共事業管理、電子商務、廣播電視學等人文社科專業。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AI大模型對我國勞動力市場潛在影響研究:2024》測算了“大語言模型影響指數”,結果顯示,編輯/翻譯、人事/行政/財務/法務指數較高,意味着其職業受大模型影響較大。

  一方面,這些職業中的一部分基礎工作內容可以用大模型工具替代,同時需要從業者能夠熟練使用AI工具;另一方面,這些職業仍需要“人”的技能,如創造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要求更高的認知水平和更豐富的經驗。

  與此同時,一些學生認為當今文科課程並未跟上時代步伐。

  一名雙一流高校文科專業學生坦言,所學課程部分內容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不能直接用於解決實際問題。還有學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經驗”:數千字的結課論文,把問題拋給AI工具,幾分鐘就可以得到基本符合要求的初稿。

  高校文科教師也面臨重重壓力。一邊是對學生上交的“AI味兒”作業仔細甄別、謹慎指導,一邊懷揣“被AI取代”的危機感:公文、論文甚至詩歌都可以由AI代筆完成,文科真的要“沒落”了嗎?

  2020年,教育部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鼓勵支持高校開設跨學科跨專業新興交叉課程、實踐教學課程;推動文科專業之間深度融通、文科與理工農醫交叉融合,並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文科教育等。

  這意味着,文科要尋找新的破題方式。

  高校探索新文科教育

  我國高校新文科建設工作一直在進行。人工智能席捲而來,讓更多人關注到高校這方面的動作。

  ——文科教學打開新空間。去年8月,浙江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團隊等開發和創建的人文知識問答輔助系統“雲四庫”上線,將通用大模型運用到人文領域,與人文的數據結合,在回答事實性問題的同時,還能進行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考和學術探討。

  “人工智能拓展了文科教育的生存空間和發展可能。”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徐永明説。

  ——文科課程展現新氣象。“技多不壓身!”蘇州大學文學院2023屆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楊智惠在校期間選修《智能計算與前沿應用》,對人工智能在語言文字處理中的應用有了更深理解,為在北京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文信息處理方向)讀研打下更好基礎。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王新鳳認為,跨學科課程的開設也有助於學生了解技術的社會影響,“學習這類課程可以深化文科研究對社會問題的解決能力,增強其在公共政策、社會治理等領域的影響力”。

  ——加速跨學科專業建設。分析近五年“雙一流”高校新增專業布點相關數據可以發現,自《新文科建設宣言》發布以來,各高校相繼設立交叉融合型的文科專業,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30余所高校開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

  一些專家指出,AI時代,學科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文科“跨界”能力將成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文科同其他學科的結合,將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多學科的視野理解世界。

  AI催生文科職業新方向

  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腳本、設計鏡頭,用生成式AI工具製作動畫場景,做出相應的動畫宣傳視頻——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製作員”王幻日常的工作內容。

  去年大學畢業後,王幻進入北京一家動畫製作公司的AI部門工作。出於對AI技術的興趣,學影視拍攝製作專業的他選擇了AI相關崗位。

  他説,生成式AI動畫除了需要靈活使用多種AI工具,與AI溝通還要注意精準,否則達不到創意要求,生成的動畫也要進行後期調整修改。

  中影年年公司研發總監蔡一銘&&,當建模等技能被AI逐漸拉平以後,美學和藝術理解在這個崗位上會越來越重要,“未來對內容的需求會爆發式增長,會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行業”。

  人工智能倫理顧問、科技傳播專家、用戶體驗研究員……“文科+AI”為文科畢業生打開了新的職業通道。多所高校積極響應這一新需求,北京大學設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設立人工智能教育專業,復旦大學持續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創新融合。

  人工智能的發展本身也需要文科。網易伏羲游戲AI産品負責人李樂告訴記者,在游戲AI領域,優秀的産品經理需要對市場趨勢有敏銳的洞察力,還要具備較好的創意設計和溝通能力,這是文科背景人才擅長的。

  “目前游戲AI産品經理全國範圍內從業者預計僅有百人左右,找到有經驗的人才尤為不易。”李樂建議高校培養具備複合視角、技術通識和實戰經驗的非技術人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AI行業相關項目、競賽或實習。

  行業風雲變幻,年輕人應該怎樣選擇自己的發展之路?

  徐永明認為,中小學生應該儘早接觸先進技術,把它作為一種通識進行學習。這是新文科教育的應有之義,更是一種生存能力。

  “選擇某一領域並不意味着一成不變,應該保持不斷學習和適應的能力,始終擁有面向不確定未來的能力和勇氣。”王新鳳説。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