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科普疫苗接種關鍵五問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
2025年4月25日是第39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國家疾控局確定今年的宣傳主題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保證每位兒童都能享受到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費接種服務,不僅是法律法規的要求,更是每個孩子應當享有的權利。針對家長們關心的疫苗接種常見問題,新華社記者連線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主任醫師馬揚,作出權威解答。
一問:新生寶寶需重點防範哪些感染性疾病?應接種哪些疫苗?
新生寶寶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易受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威脅,常見病原包括肺炎鏈球菌、百日咳桿菌、乙肝病毒等,可能引發肺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癥。
新生寶寶需要接種的疫苗比較密集,具體接種程序可參考本地區的免疫規劃程序,並及時關注更新情況。舉例來説,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表(2021年版)》,出生後需接種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劑次,1月齡和6月齡需加強)預防結核病和乙型肝炎。接着,隨着寶寶的成長,還會陸續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腦疫苗等多種疫苗,預防多種常見的傳染/感染性疾病。
接種疫苗的密集期,集中在出生後到18個月齡之間。
《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表(2021年版)》
二問:疫苗是否安全?聯合疫苗會加重兒童負擔嗎?
疫苗通過去除病原體致病性、保留抗原性刺激免疫應答,安全性已獲嚴格驗證。隨着技術進步,疫苗的安全性越來越好,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小。
聯合疫苗可減少接種劑次、降低不良反應風險,其研發需確保各成分相容性與安全性。聯合疫苗抗原成分比單價疫苗複雜,抗原含量高,因此,對其安全性評估非常重要。大量研究證明,聯合疫苗的不良反應多以一般性反應為主,並且聯合疫苗接種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證明了聯合疫苗的安全性。
三問:接種疫苗後是否完全不會感染對應疾病?疫苗保護效果和持續時間如何?
接種疫苗後抗體産生通常需2至4周,保護期因疫苗而異,多數為3至5年,部分可達10年以上。按程序完成基礎免疫和加強接種,可延長保護時效。
有人誤認為接種過疫苗就一定不會生病。其實,某種疫苗只對特定病原微生物有預防作用,並不能預防所有疾病。比如13價肺炎疫苗並不能預防所有肺炎,只是預防肺炎鏈球菌13種血清型導致的呼吸道感染。另外,接種某種疫苗後無法100%不得此種疾病,也可能會得,但症狀會輕一些,並降低重症感染幾率。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主任醫師馬揚為兒童看診。(北京兒童醫院供圖)
四問:早産兒、先心病等特殊健康狀態兒童能否接種疫苗?
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安全、有效的措施,但有基礎疾病兒童由於接種風險相對較高,這類兒童被稱為特殊健康狀態兒童,他們更需要疫苗的保護。
特殊健康狀態兒童原發疾病多種多樣,幾乎涉及兒科所有領域,在進行有效的醫療救治後,這些兒童原發疾病得到控制,健康狀態相對平穩,可由專業醫師對其目前所處健康狀態進行再評估後,進行疫苗接種。
例如,先心病患兒若心功能正常、無嚴重併發癥,接種安全有效;若存在反復感染、嚴重心功能不全等,則需暫緩接種。建議優先選擇滅活疫苗,術後恢復3至6個月可補種。
五問:漏種疫苗如何補種?接種後需注意哪些事項?
漏種兒童可在符合條件後按程序補種,異地接種需銜接當地規劃,具體可諮詢疾控部門。
接種疫苗後,應在醫院接種地點原地醫學觀察30分鐘。離開醫院前,醫生需再次進行體格檢查,指標正常可以讓孩子回家。
回家後,接種當天不建議給孩子洗澡,應多喝水,多休息,減少戶外或過度劇烈運動,觀察孩子精神狀況。如果出現低熱(腋下溫度大於37.2℃,小於38℃)等症狀,可用物理降溫方法退燒,如果體溫在24小時內恢復正常,&&沒有太嚴重問題。若出現高熱(≥38℃)、持續皮疹或精神萎靡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上報接種單位。
家長應遵循免疫規劃,科學守護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