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度拉滿!“一講成名”的小小講解員是如何煉成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30 14:18:59
來源:新華網

專業度拉滿!“一講成名”的小小講解員是如何煉成的?

字體:

  新華社蘭州5月30日電(記者王紫軒、郎兵兵)“大家看,這是鏟齒象的下頜骨,可以撐托它的鼻子。”在甘肅省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一角,9歲的張書鋮正用稚嫩卻嫻熟的語調講解着。不一會兒,他的身旁便自動拉起一支二三十人的長隊。

  張書鋮是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秀川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前不久,小書鋮憑藉在甘肅省博物館講解的視頻在網上走紅。流利的表達、專業的詞彙、大方的舉止讓網友嘖嘖稱讚,“小孩哥”的稱呼叫開了。

  5月12日,張書鋮在甘肅省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為游客講解。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娃開口説話早,從他一歲多開始,我就有意識地引導他唱歌、讀繪本、朗誦詩詞。一些難懂的詩句,就通過表演來理解、記憶。到了一年級,他已經能背誦100多首詩。”張書鋮的媽媽姜楠説。

  在知識的充盈下,張書鋮開始樂於展示自己。“他經常在親戚朋友面前背詩,聲情並茂,從不怯場。還愛背廣告詞,模仿電視上的語調給我們表演。”姜楠説,對於兒子的“即興小劇場”,一家人總以捧場、鼓勵為主,漸漸地,“他成了自信、大方的‘小話癆’。”

  在學校,張書鋮多次擔任主持人,參加演講比賽,還被選為廣播站播音員。“省博是個很好的&&,在這裡,他的知識體系快速拓展,也學會了如何待人接物。”姜楠説,兒子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小講解員朋友,孩子們經常一起聊天、辯論。

  “我喜歡講解,人越多越好,大家的認可讓我很有成就感。”張書鋮笑着告訴記者,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官。

  “知識是表達的底氣,表達讓孩子自由、茁壯地生長,推動他們主動補充新知識、接觸新事物。這樣的良性循環中,他們品嘗着‘自我實現’的果實,不斷走向更大的世界。”姜楠説。

  記者了解到,甘肅省博物館於2012年成立少年志願者團隊,截至目前,已累計培養近6000名小講解員。“每年一二月份會進行社會招募,通過面試後,由館內社會教育部的專業講解員組織孩子們進行近兩個月的培訓。”

  5月28日,張書鋮在甘肅省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為游客講解。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課堂之外,博物館這樣的社會&&,能讓孩子們更好地釋放天性,鍛煉出超過同齡人的溝通、協調、應急能力。”甘肅省博物館志願者工作負責人劉婷説,小小講解員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可以更親和、自然地拉近游客和文物的距離。

  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利芳認為,少年兒童願意表達展示,反映了他們積極與社會溝通交流、努力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需求。“當眾表達能力是人們展示綜合素質的窗口,大方自信的風貌和談吐能爭取到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和&&。”

  “表達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養成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對孩子給予更多的投入。”李利芳説,父母要足夠賞識孩子,有平等的交流機制;老師要給學生更多展示的機會,創設演講、朗誦、辯論賽等&&;社會要多提供博物館講解、研學這樣的開放活動。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勇敢地展示和表達自己,擁抱昂揚向上、陽光自信的人生。”李利芳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