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設立近七年來,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在大規模建設的同時,雄安新區注重守護歷史文脈,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新城市有老場所,群眾能“記得住鄉愁”。
古樹不挪、古建築不拆、古牌坊不搬……雄安新區將承載着當地百姓記憶的鄉愁遺存登記造冊,其中物質類鄉愁保護點2600多項。
在雄安新區啟動區一處核心地塊,塔吊和在建大樓附近,一棵上百年的古槐樹顯得格外搶眼,它“見證”着雄安新區拔節生長。
這棵古槐樹所在的地方,原先是雄安新區安新縣大王鎮小王營村李秋河家的宅院。李秋河説,這棵槐樹至少上百年歷史了,從春天到秋天,枝繁葉茂,家裏人經常在樹下休息。
2019年,小王營村2000多口人離開村莊。徵遷前,李秋河一家老老少少,在古槐樹前合影留念。對他們而言,老村莊在拆遷中不在了,但看到這棵古槐樹,還能找到兒時的記憶。
隨着雄安新區啟動大規模建設,古槐樹周圍塔吊林立,一派熱火朝天建設場景。一些村民偶爾路過這裡,會駐足看一看這棵古槐樹,並合個影。
雖天氣寒冷,雄安新區啟動區塔吊升降、機器轟鳴,工人們頂着寒風高效施工。在這棵落光葉子的古槐樹東邊不遠處,中國華能總部大廈項目主體結構已經封頂,進入幕墻安裝階段;設計結構高度150米的中國中化大廈項目,每過7天就“長高”一層……
小王營村的村民們,已陸續搬入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5個社區。在李秋河家的新房裏,挂着當年在古槐樹前的全家福合影。李秋河説,這棵古槐樹以照片的形式依然與家人相伴,每天都能看到。
與其他回遷居民一樣,李秋河在社區享受到多層次生活圈:15分鐘可達公交站、中學、社區服務中心;10分鐘可達小學、社區衞生站;5分鐘可達幼兒園、居委會、老人活動中心。
聚焦人民需求,一座可見可感的“人民之城”正在成為現實。
策劃:張濤
文案:齊雷傑、趙鴻宇
製作:曲瀾娟、張碩、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