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中國農民從容“對話”世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29 10:03:1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村超”:中國農民從容“對話”世界

字體:

  數百億次關注,數百萬人次到訪、數十億元旅游收入……最後一批脫貧的榕江縣,依靠“村超”實現逆襲。

  融合創新是“村超”的流量密碼:將多彩的民族文化嵌入草根足球,打造出富有魅力的特色文旅體驗。

  事實上,為了找到這串密碼,榕江曾5次試錯。“村超”出圈,不只是潑天富貴,更是厲兵秣馬。

  讓群眾成為“村超”的主角,當集聚的熱愛被點燃,熱愛就成了一股力量,賦予榕江特有的精氣神。

 

  今年5月,貴州黔東南榕江縣一腳“踢”開流量閥門。至今,“村超”全網瀏覽量已超過480億。

  誰掌握了“村超”的流量密碼?誰是“村超”背後的高人?在榕江,幾乎人人認為,“村超”就是自己幹出來的。這種集體參與的熱情,甚至形成了彼此認同的義務。

  8月13日,身着民族服裝的觀眾在觀賽。當日,貴州榕江美食足球友誼賽(第一季)在貴州省榕江縣開打。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年末,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訪11位“村超”深度參與者,從不同視角回看這屆草根賽事。“村超”11人的故事,寫滿了一個山區民族縣“對話”世界的從容。

  “村超”金靴:從“卷粉王”到“球王”

  “村超”全稱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村超級足球聯賽。要論球星,在縣城開卷粉鋪的董永恒算一位。

  這位忠誠村足球隊隊長,身着象徵球隊核心的10號球衣,13場比賽攻入15球,被球迷親切地稱為榕江“球王”。

  “村超”決賽在7月29日22點打響。當天,超過20萬人涌進榕江。球場看&、跑道上,球場四週的街道上,甚至球場對面的大橋上,都站滿了球迷。

  忠誠村和車江一村的隊員,頂着聲浪尋着人縫,艱難地擠入場內。球員中有教師、飯店老闆、學生、銀行職工、農民工、電力工人,彩票銷售員……冠軍球隊可以牽走一頭健壯的本地小黃牛。

  開場後,“球王”有點發懵,“從沒見過這麼多人,開角球前要把球迷往外推一推”。

  比賽中,車江一村先攻進1球。而後,忠誠村在5分鐘內連入2球反超。臨近比賽結束,忠誠村一名球員,在對抗中被撞斷了牙齒。車江一村隨即踢進扳平球,雙方進入點球大戰。

  “我們隊好像中了魔咒,很少踢贏點球。”復盤5個月前的這場決賽,隊長內心依舊不甘。

  剛開始被叫“球王”,董永恒會臉紅害羞。他在貴陽上大學那會兒,和職業球隊過過招,“對方一對抗一擺脫,我連球都拿不到,我清楚自己的實力”。

  “村超”金靴,多彩貴州縣域聯賽最佳射手……隨着狀態越來越好,董永恒也越來越自信,“我對自己説,現在的我,就是‘球王’”。

  今年34歲的董永恒,大學畢業後回到榕江。幾年裏,他從事過金融行業,跟岳父搞過土建,和愛人一起賣卷粉,是榕江小有名氣的“卷粉王”。

  “球王”接下來計劃做青訓。他了解榕江踢球的孩子差在哪兒,“經過專業的指導,説不定能培養出真正的球王”。

  “副班長”:四格電被打成一格,那又怎樣

  “副班長”是聯賽排名倒數第一球隊的別稱。“村超”副班長,是9場小組賽全部告負,進3球丟42球的四格村隊。

  “有人説,四格電量被打成了一格,那又怎樣!”教練兼中後衛潘志亮言語間透着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四格村位於三江水族鄉,是距縣城最遠的村落之一。“村超”開始報名後,在四格村小學做過兩年老師的潘志亮,看到鄉里遲遲沒有行動,就和四格村委會副主任黎復宏商量組隊參賽。

  然而,水平高的球員早已被挑走,四格村只能七拼八湊攢出一支隊。在家搞養殖的楊勝鄆籃球打得好,就被安排去守門,結果成了“村超”最忙碌的守門員。

  2:8!最大分差出現在對陣小瑞村隊的比賽中。20支球隊中,四格村隊是平均年齡最大的隊伍之一,小瑞村隊基本是初中生,平均年齡最小。

  這是一場“差着輩分”的對決。小瑞村7號潘偉偉頻繁利用速度突破,42歲的潘志亮有些上頭,連續倒地鏟球。球迷看著過癮,一位女球迷卻急得大喊,“老表,不能搞!”

  比賽一結束,女球迷撥過人群找到潘志亮“質問”:“老表,偉偉是我兒子!踢傷了怎麼辦?”

  舅舅飛鏟外甥,老師防守學生,員工對陣老闆……在一個縣裏挑出20支球隊踢聯賽,球員之間難免沾親帶故。

  四格村的球員沒想到“村超”突然火了。“原本只是玩玩,沒想到直播火到國外去了,這不等於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實力?大家只能硬着頭皮上。”潘志亮説,他們的球員年齡大、動作偏慢,隊裏專門開會強調,上了場,就不能粗野犯規,不許罵人。

  為了“爭回面子”,鄉里計劃再組織一支球隊,四格村隊或許不會出現在明年的“村超”賽場。起碼在今年這個夏天,足球讓榕江最偏遠的村寨,站到了聚光燈下。

  潘志亮師範學院畢業後,輾轉於三江鄉多所村小,語、數、英一肩挑,幾年前才調回城區任教。對於四格村,他依舊懷有感情,儘管那裏只剩下一個教學點,只有一位老師在堅守。

  “教父”級解説員:很多球員是我的學生

  今年夏天,韓喬生、賀煒、黃健翔、李毅等一批大牌解説員,先後來到現場解説。網友評論:“世界盃也就這個待遇。”

  榕江本地也有一位“教父”級足球解説員——榕江縣第一中學體育教師賴洪靜。

  説到第一次擔任“村超”解説員,賴老師依舊激動:“比賽前一天下午,通知我跟韓喬生老師一起解説。我一晚上沒睡,背了好多資料,最後發現都沒用上。”

  賴洪靜首秀表現不俗,因為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場上的這些球員。

  “‘村超’大部分球員都是一中畢業的,我任教了18年,很多球員都是我的學生。我了解球隊的風格,甚至球員的性格。”他解釋説。

  如今,解説了上百場比賽的賴洪靜已經淡定從容:“一中是名副其實的‘村超’勝地,學生時代對綠茵場的熱愛,讓長大後的很多人堅持踢球,熱衷辦賽。”

  足球也改變了山裏娃的命運。過去近20年,僅榕江縣第一中學,就培養了20名國家一級足球運動員、147名國家二級足球運動員,近50名學生考上體育類院校或體育專業。

  “村超”主持人:見證小城大愛

  “攻陷榕江,活捉彩虹!”“彩虹去哪兒了?”

  每逢比賽,直播間就會出現類似的刷屏。網民心心念念的“彩虹”,就是榕江縣融媒體中心主持人余彩虹,人美聲甜、熱情大方,是球場一道靚麗的風景。身上那套少數民族服飾穿搭,也成了電商爆款。

  這位主持人的專業能力也很出眾,能不斷調動現場的熱情。現場觀賽人數最多時有近6萬人,“其他人沉浸在比賽的氛圍裏,我卻在緊張地背&詞,就連絢爛的煙花都不敢多看”。

  休賽時,她會去各個村寨採訪,收集感人的故事講給現場觀眾聽。

  “‘村超’故事裏,有親情、友情、愛情,有球員、村民、游客。”余彩虹説,在賽場上,94歲的老奶奶捐出50元錢,給主隊買水;游客在賽場結緣,找到自己的心上人,球迷們已在現場見證過4次成功求婚;91歲的榕江籍抗美援朝老兵,專程從武漢趕回故鄉,在現場和球迷一起高唱《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最好“鬥”球迷:請把球場留給外地客人

  “村超”球迷有多熱情?

  有的穿上和現場志願者同款的衣服,偽裝“混”進場內;有的在榕江包了兩個月的長租房;前八一青年隊隊員殷一,已經做了一段時間“榕漂”,“在榕江待滿一年,我就有機會踢上‘村超’”。

  古州鎮場壩村以喜好鬥雞聞名,場壩村隊的隊徽,就是兩隻決鬥的公雞。球隊介紹寫道:一支打法兇悍、技術過硬、永不放棄的榕江足球勁旅。

  球隊個性十足,球迷不遑多讓。楊明剛是場壩村隊的“鐵桿”球迷和啦啦隊長,只要有主隊比賽,場壩村啦啦隊就能帶來驚喜:上百人參與的舞龍、舞獅、秧歌節目展演;長達百米的美食隊伍,現場“投喂”糯米糕、酥肉、甜酒粑等十幾種美食。

  “村超”火了,不少球迷沒有地方過夜,楊明剛就發動啦啦隊員、村民騰出自家空屋,拿出臘肉、米酒,讓他們住好吃好。他還經常呼籲本地球迷在家看直播,把球場盡可能留給外地球迷。

  “村超”風生水起,但各球隊的參賽經費均由各村自籌。啦啦隊的裝飾、美食、道具,也是家家戶戶湊出來的,大家都想為自己的球隊添一份榮光。

  “這就是球迷的力量!”楊明剛説。

  暖心城管:不能給縣裏丟臉

  7月1日,一位老人到球場衞生間門口賣西瓜。市政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劉義良很快趕到現場,沒有簡單勸阻,而是挑起西瓜帶着老人一起尋找免費的攤位。

  “村超”火了之後,設在場內的400個攤位不夠用,縣裏又在球場四週增設了2100多個攤位。

  西瓜、楊梅汁、冰粉、魷魚,肉串……兩人一前一後在美食攤間穿梭。天氣炎熱,汗水濕透了劉義良寬厚的後背。球迷將這個暖心的畫面發到了網上,稱讚他是“村超”的一束光。

  聚光燈照亮善行,也會放大雜音。“村超”讓榕江的執法隊伍,主動適應鏡頭下執法。劉義良坦言,縣裏舉辦這麼大的比賽,執法要變成服務,不能給縣裏丟臉。“我是個暴脾氣,現在有空就會去釣魚,磨磨自己的性子。”

  開賽之初,外地球迷的吐槽並不少:打不到車,餐館不太衞生,酒店少,還漲價……突如其來的走紅讓榕江承壓。

  榕江發動各行各業人員開展“我為‘村超’幹點啥”的大討論,讓群眾走向前&,成為守護“村超”的主體。

  於是,退伍軍人組成志願者車隊,前往高鐵站免費接送球迷;賓館、民宿承諾不漲價,餐廳飯館主動為球員、啦啦隊打折……

  “榕江還是那個榕江,榕江人還是原來的榕江人,‘村超’激發出了人們心中的真善美,並且持續保持真善美。”榕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徐勃説。

  “中國癟王”:人再多,也只賣兩頭牛

  被“村超”帶得最火的美食,要屬大名鼎鼎的“牛癟”。

  晚上8點半,忠誠鎮大部分牛癟店接近打烊。在這座號稱“中國第一癟城”的鎮子裏,只有在“村超”熱鬧過後,方顯誰是“癟王”。

  2017年,縣裏舉辦過一場牛癟火鍋美食大賽,楊雪緣家的牛癟拔得頭籌,贏得了“中國癟王”的稱號。

  忠誠村“牛魔王”領銜的啦啦隊,給牛癟火鍋“添”了一把火。不少老饕看完球賽,不忘趕赴幾公里外的忠誠村,挑戰這道外地人不敢輕易張口,本地人連湯都不放過的美味。

  最近還有不少人是因為明星的探店專程來打卡,婆婆楊勝橋更希望人們到店是衝着她的手藝。

  賽事期間,婆媳二人眼見着街上十幾家牛癟店,一下子增加到了四五十家。有的甚至門頭都來不及做,掛塊塑料布就當招牌,即便如此,大部分店還是要排隊。

  “中國癟王”生意火爆時,食客要排隊3小時才能落座。平時店裏一天最多賣一頭牛,比賽日要準備兩頭,這也是小店能夠承載的極限。

  “只有他們母子倆會炒牛癟,一掂勺就是一整天,賺得更多不假,身體實在吃不消。”楊雪緣説。

  從鮮有人問津的“勇敢者美食”,到如今食客慕名而來,楊勝橋感謝球賽帶來了生意,但賽事結束後的“閉店潮”,她也看在眼裏。

  對許多榕江人而言,沒有“村超”的日子,或許才是生活的底色。

  “西瓜妹”:我紅,瓜也紅

  因身穿侗族服飾,熱情地給觀眾“投喂”西瓜,常去球場加油的熊竹青迅速走紅,網友叫她“西瓜妹”。

  眼下正是榕江臍橙大量上市的時間,熊竹青在攤位點忙着裝箱、貼面單。旁邊一位年紀稍長的婦女,正對着直播鏡頭,熟練地介紹榕江臍橙的各種優點。

  在一次次加油助威中,熊竹青漸漸看懂了球,“一開始,不管哪支隊搶到球,我都跟着喊,後來明白了,只有豐樂村隊搶到球我才要喊,嗓子就舒服多了”。

  只要有豐樂村的比賽,“西瓜妹”和身邊的瓜農們,還會把不銹鋼盆敲得震天響。“起初,我們敲的都是舊盆,很快全村的舊盆就都敲壞了,我自己就敲壞了十幾個,大家不得不買新盆來敲。”説話間,熊竹青拿出隨身帶的兩個盆,底兒凹得厲害。

  有了名氣,熊竹青家種的20畝西瓜,借助自己的短視頻賬號很快銷售一空。她還&&其他農戶賣西瓜,今年夏天一共賣出了30多萬斤。後來,榕江種植百香果和臍橙的果農&&到她,希望借助她的短視頻賬號拓展客源。

  熊竹青同幾個朋友合夥,承包了60多畝臍橙種植園。她的攤位夏賣瓜,冬賣橙,一邊賣貨,一邊直播。

  “我原來只把賬號當朋友圈來發,後來參加了縣裏組織的培訓,才知道賬號要有人設,內容要有傳播點,才能維持粉絲黏性,把足球帶來的流量引到賣水果上。”熊竹青補充説。

  和“西瓜妹”一樣,榕江不少會搞直播的村民,大多接受過縣裏的培訓。這些草根主播,將鏡頭對準綠茵場內外,對準特色農産品、對準黔東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不期而遇的流量落地生根,提供了無盡想象。

  “村超”推薦官:萬人點亮第一把火

  31歲的唐勝忠,是三江鄉腳車苗寨的第一位大學生。如今,他運營着縣裏第一個粉絲量破百萬的自媒體——“村超推薦官阿毅”。

  唐勝忠大學畢業後,相繼在重慶、廣州、貴陽等地從事新媒體運營工作,親歷了從公眾號時代到短視頻時代的流量風口切換。

  去年5月,在貴陽一家MCN公司(網紅經紀人公司)站穩腳跟之後,一直想為家鄉做貢獻的唐勝忠,將目光瞄向了尚待挖掘的苗山侗水,選擇回鄉創業。

  他帶着公司的十幾個賬號,短短四五個月的時間裏,拍攝了上千條視頻,讓名不見經傳的小丹江苗寨,成為熱度媲美千戶苗寨和鎮遠古城的黔東南打卡地,還把自己的老闆“挖”了過來。

  “剛來時,縣裏能穩定生産內容的賬號才100多個,到了今年5月,縣裏已通過各類培訓孵化了12800多個賬號。”歐陽章偉目前與唐勝忠合夥創業,他也看中了縣裏新媒體的發展勢頭。

  “村超”開幕式現場,一大批榕江本地主播,一邊拍攝一邊播發。“一項村際賽事,本不會獲得全網這麼高的關注度,但上萬個自媒體共同聚焦,就點燃了最初的流量之火。”歐陽章偉與唐勝忠皆篤信這點。

  唐勝忠的賬號,年內銷售額已經超過了3000萬元。“從前人求貨,現在貨找人。”唐勝忠説,已經有商家&&他,希望提前布局明年比賽的直播帶貨。

  “村超”發起人:我們有薩瑪守護

  疫情防控放開後,榕江縣足協副主席楊亞江就琢磨恢復車江足球聯賽,“做個升級版熱鬧一下”,沒想到會瞬間點燃各村寨的熱情。

  從車江一村到車江十村,是我國侗族人口最密集的村寨群。擺一擺家譜,許多村民都是親戚。閒暇時,村寨之間會踢“老表杯”。

  世紀之交,在楊亞江的倡議下,車江足球聯賽在一塊被洪水衝垮的稻田裏揭幕。賽前,寨老們敲鑼打鼓,號召村民為球隊助陣。

  今年1月,升級版的車江足球聯賽開踢。除了球賽,非遺項目薩瑪節也被搬進球場:啦啦隊員身着民族服飾,彈侗族琵琶,唱侗族大歌,齊跳多耶舞……楊亞江在現場,一邊指揮啦啦隊,一邊用手機拍短視頻。

  三個多月後,以車江聯賽為雛形的“村超”拉開大幕。

  “‘村超’把榕江十幾個少數民族共聚的民族文化融入了足球比賽中來,不光有侗族,還有苗族、水族、瑤族……”楊亞江説。

  賽事籌備期間,徐勃、楊亞江,還有導演組、競技組和傳媒組的成員,不斷頭腦風暴,反復優化方案,摩拳擦掌想著推“村超”出圈。

  從“村超”名字的由來,亦能看到榕江的雄心。“大家想過叫榕江‘村超’,黔東南‘村超’,最後縣長拍板,就叫貴州‘村超’。不管成功與否,先把名片甩出去。”

  “村超”開賽20多天后,楊亞江和賽事組織方想到註冊商標,結果發現“村超”已被別人註冊。雖然經過多方努力,勉強拿回“村超”商標權,卻也給縣裏提了個醒,要重視對知識産權的保護。

  侗族信仰薩瑪,榕江許多侗族村寨都有薩瑪祠。楊亞江的母親70多歲,是一位薩瑪守祠人。車江一村隊每次出征前,她都會為隊員們煮好薩瑪茶。

  “今年能奪冠,或許是因為我們有薩瑪守護。”楊亞江笑着説。

  榕江“探礦人”:“村超”是樂子也是路子

  “我只是榕江的‘探礦人’,‘村超’是一場人民群眾與地方政府雙向奔赴的奇蹟!”徐勃説。

  榕江縣素有“黔省東南鎖鑰,苗疆第一要區”之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有漢族、苗族、侗族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富。徐勃説,這些都是榕江的“富礦”。

  如何做到富礦精開?2021年,從深圳初到榕江的徐勃,便想讓這個全國最後一批脫貧的縣,走上一條“新路”,便開始了自己的“探礦”之旅。

  榕江縣先後策劃了鬥牛、大山裏的CBA、馬拉松等5次城市IP塑造活動,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效果有限。

  今年1月下旬,車江足球聯賽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引起了徐勃的注意。但是經歷過前幾次失敗的徐勃深知,出新彩必須有新路。

  靜下心來,徐勃再次盤點:榕江縣有38.5萬人,其中喜愛足球的超過5萬人;榕江文化類型豐富,有大量少數民族文化和非遺文化;2021年,一場“讓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變成‘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的“新三變”在榕江發起,培育出新媒體賬號12800多個,有助力當地迅速“出圈”的可能。

  最終,一個“將民族文化和足球運動結合,借助新媒體廣泛傳播”的想法,逐漸被大家接納,“村超”應運而生。

  為了讓群眾支持“村超”的發展,徐勃在榕江縣幹部群眾中發起了三次“思想解放”:“我為村超幹點啥?”“如何守護好村超品牌?”“我為村超氛圍營造做點啥?”“群眾的大力支持,政府將發展成果與群眾共享,才有今天的‘村超’。”

  對於榕江縣的未來,這位清華大學畢業的80後縣長,還在有計劃地“探礦”:一是辦好榕江美食足球友誼賽,讓全國共享“村超”流量;二是申請舉辦“一帶一路”國家邀請賽,打造“村超世界盃”。(記者黃海波 莫鑫 蔣成)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