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報道|特稿:“人工智能之年”的希望與警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28 18:43:37
來源:新華網

年終報道|特稿:“人工智能之年”的希望與警示

字體: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特稿:“人工智能之年”的希望與警示

  新華社記者羅國芳

  今年以來,以ChatGPT聊天機器人程序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發全球關注,人工智能英文縮寫AI入選《柯林斯英語詞典》“2023年度單詞”。

  從輔助科研到藝術創作,從金融分析到自動駕駛,飛快進步的人工智能有效提升工作生活的效率和質量,助推多個行業形成新質生産力。同時,隨着演進速度加快、賦能範圍變廣和影響程度加深,人工智能的負面影響和潛在風險也警示要推動這種前沿技術安全有序發展。

  爭相加入競爭賽道

  談起生成式人工智能,就不得不説今年“火”起來的ChatGPT。這是一款自然語言處理工具,由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於2022年11月底推出,其自然語言交互與多場景內容生成能力逼近人類,迅速掀起全球範圍的大模型技術發展熱潮。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於算法、模型、規則生成文本、圖片、聲音、視頻、代碼等內容的技術。具有上千萬甚至百萬億參數的深度學習或機器學習模型——大模型,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靈魂”。

  ChatGPT火爆全球後,各個科技巨頭競相加入大模型工具競爭賽道。今年2月,微軟公司宣布向OpenAI投資130億美元,並將GPT版本集成到其“必應”搜索引擎中;谷歌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巴德”(Bard);美國“元”公司發布大型語言模型LLaMA……最新消息是,OpenAI又於11月推出GPT-4 Turbo。谷歌則於12月又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雙子座”,“雙子座”據稱是首個在“大規模多任務語言理解”領域超越人類專家的模型,擁有更複雜的推理能力。

  華為“盤古”、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訊飛“星火”、中國科學院“紫東太初”……中國企業2023年也相繼推出大模型工具,並快速更新迭代。中國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研發的大模型數量排名全球第二,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發布79個。

  自上世紀50年代英國數學家圖靈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後,人工智能發展歷經起伏。近年來,隨着芯片等相關技術進步、算力提高,深度學習技術取得重要進展,現如今人工智能已能夠大規模落地應用。未來,隨着基於大規模圖像、語音、視頻等多模態數據的跨語言的自監督預訓練模型進一步發展,其認知、推理能力不斷提升,人工智能必將變得更加普及、個性化,人機融合也將更緊密。

  逐漸走進千家萬戶

  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技術創新快、應用滲透強、國際競爭激烈等特點,展現出強大的賦能效應。無論是在科研、商業還是民用等領域,人工智能都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知名諮詢機構麥肯錫今年8月發布了一份名為《2023年人工智能的現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年》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40%的受訪者確認,由於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斷進步,他們所在機構將在人工智能方面進行大量投資。到2030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萬億美元。

  在國內,當前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不斷增長,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智能芯片、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從加快新藥研發、精準預報天氣,到縮短工廠産品交付周期、提高辦公效率,越來越多的行業大模型正加快落地。截至目前,中國開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經在智慧礦山、藥物研發、氣象、政務、金融、智能製造、鐵路管理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賽迪顧問近日發布的《2023年中國生成式AI企業應用研究》預計,2035年中國企業生成式人工智能採用率將達到約85%。

  在海外市場,聊天機器人是今年熱門人工智能應用。據德國Statista數據&&評估,到2025年,聊天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2.5億美元左右。除了ChatGPT和谷歌的“巴德”,美國“角色”人工智能公司主攻社交和娛樂功能的聊天機器人、Inflection公司提供類似心理諮詢功能的聊天機器人“個人智能”(Pi)、Anthropic公司的聊天機器人“克勞德”(Claude)等也廣受關注。

  此外,圖片、視頻生成和處理也是海外人工智能重要應用領域之一。美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Runway的文本一鍵生成視頻工具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電影、電視和廣告領域。美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米德朱尼”(Midjourney)的同名文生圖工具、以色列人工智能公司Lightricks的圖片和視頻編輯工具、英國人工智能公司Stability.ai的文生圖“穩定擴散”模型(Stable Diffusion)等都是業界熱門。

  醫衛方面,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發現一種能殺死致命細菌的新型抗生素;金融領域,美國沃途金融公司等採用人工智能算法做出更精確的交易決策;藝術創作中,利用人工智能工具Midjourney繪製的畫作《太空歌劇院》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數字藝術類競賽中獲一等獎;在辦公領域,微軟Microsoft 365 Copilot能自動生成文檔、電子郵件、PPT等文件……人工智能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助手,如何推動模型實現“人人可訓,人人可用”已成為海外企業爭相布局的方向。

  治理亟需多邊主義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滲入日常生活、賦能各行各業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憂。比如,輸出結果不符合事實的模型“幻覺”,在傳媒領域不當使用可能帶來欺詐、虛假信息傳播等不良影響;大模型依靠從互聯網抓取的海量數據訓練,有可能損害數據隱私、侵犯版權等;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也有風險,在複雜環境或執行複雜指令時“失控”是人們的普遍擔憂。

  為規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中國已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多項規章,對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規範、義務主體與責任作出規定,強調技術開發、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國際上,中國支持聯合國發揮主渠道作用,在充分尊重各國治理原則和實踐前提下,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就普遍關切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問題提出建設性解決思路,向世界貢獻一個負責任人工智能大國的治理方案,為相關國際討論和規則制定提供了藍本。這既是中國為人工智能安全發展和應用做出的莊嚴承諾,更是中方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舉措。

  放眼海外,相比於美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層面的發展速度,美國關於人工智能治理的政策和立法相對遲緩,主要強調安全原則,鼓勵企業自律。今年10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為本國人工智能安全制定新標準。這一行政令要求美國人工智能系統的研發人員與政府分享其安全測試結果及其他關鍵信息、完善相關標準和測試工具等。該行政令超越了OpenAI、谷歌等主要科技企業在今年早些時候做出的自願承諾,但仍缺乏強制執行效能。《紐約時報》對此評論説,該行政令試圖走一條“中間道路”——允許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干擾地繼續發展,同時制定一些適度的規則。

  在歷經馬拉松式談判後,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三方於12月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定。將成為監管法規的該法案嚴格禁止“對人類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風險的人工智能系統”,包括有目的地操縱技術,利用人性弱點或根據行為、社會地位和個人特徵等進行評價的系統等。歐洲媒體報道,歐盟相關機構圍繞該法案的激烈探討表明,歐盟一方面擔心該法案會阻礙歐洲初創企業追趕谷歌和OpenAI等公司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怕失去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的話語權。

  人工智能治理是全球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精神,開展廣泛對話,不斷凝聚共識。今年11月在英國舉行的全球首屆人工智能安全峰會上通過的《布萊奇利宣言》就指出,人工智能的許多風險本質上是國際性的,因此“最好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在人工智能的複雜效應不斷顯現之際,為同時做好該技術的發展安全和治理,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科學論證、周密規劃和有效執行。負責任地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確保人工智能良好演進並以造福全人類的方式推動創新,應是人類發展科技的核心要求。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