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2月22日電(記者楊軒)如何讓學校德育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真正實現寓教於樂寓教無痕?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在課改實踐中,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關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課,探索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有效途徑。
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綜合教研部主任由沙丘説,學校德育近年來面臨很多新挑戰,由於偏重説教缺少體驗,重道德知識的講授輕道德行為的引領,學生感覺德育課枯燥沒意思。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哈爾濱在全市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課的研究探索,將教師和學生置身於具體的情境之中,變“教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的單調授課為多樣化沉浸式的生態體驗場,讓學生在體驗中提升自己。
為豐富德育實踐活動的內容,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積極組織課程開發,編寫了《幸福的種子——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家校共育指導手冊,確定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安全習慣、禮儀習慣等八大方面好習慣,市政府出資配發全市40萬名小學生推廣使用,並錄製100節“這樣養成好習慣”微課,供家長和學生觀看學習。
哈爾濱中小學創新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課已摸索出社會實踐型、現場體驗型、兩難辯論型等五種課型,通過開放式對話、核心認知、行為引領等八個環節實施。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還在全市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課競賽,全市小學班主任圍繞“這樣養成好習慣”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課,至今已開展了21屆。
一次體驗,勝過千百次的説教。風華小學張晶老師在“這樣養成好習慣”的德育實踐活動課堂上,設計了小學一年級《整理小達人》的課,通過“整理達人闖關爭霸賽”體驗活動,讓學生完成會分類、找位置、歸原位、整理小書包四道關卡的活動體驗,訓練學生及時有序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糾錯】 【責任編輯: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