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 04 09:40:34
來源:證券日報

新能源汽車“出海”提速 多元化出口模式帶動全産業鏈發展

字體:

  五菱宏光MINIEV在越南市場成功上市、長城汽車和哪吒汽車宣布進入印尼市場、新能源汽車銷往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系列動作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再加速。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3.6萬輛,同比增長1.5倍。其中,7月份當月新能源汽車出口10.1萬輛,同比增長87%。

  “今年前7個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佔比世界新能源乘用車的61%,其中7月份中國佔比份額65.6%,表現較強。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超強,這也是中國産業鏈強大,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和出口的雙增長。”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

  出海“版圖”不斷擴大

  全産業鏈模式提速

  作為外貿“新三樣”之一,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快速增長。據商務部統計,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海外營銷渠道和售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已成功銷往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支撐車企出口新動能的重要驅動力。以比亞迪、長城汽車等為代表的“出海”車企為例。數據顯示,比亞迪前8個月,共計出口新能源車11.7萬輛,多款新能源車型已出口至歐洲、南美、澳新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長城汽車今年前7個月,15.1萬輛整車出口中,新能源的市場滲透率達到了30%以上。

  從目的地來看,歐洲、東南亞等地成為新能源車企出海的“首選”。據中汽協統計,今年前7個月,俄羅斯、美國、墨西哥、英國等十個國家汽車商品累計出口金額576.3億美元,佔全部汽車商品出口總額的48.8%。

  從出口模式來看,除了整車出口,全散件組裝出口、海外建廠、與外資合作等多元化模式逐漸涌現,“一車出海帶動全鏈”的模式正加速顯現。以充電服務為例,能鏈智電此前&&將深入歐洲充電服務市場,開展歐洲本地化服務;特銳德則在中亞、東南亞、俄羅斯、歐洲等地區均有充電設備的出口。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國軒高科、欣旺達、遠景動力等均已在海外建廠。

  在出海市場的選擇上,如何判斷是否應該入局?中國汽車工業諮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對《證券日報》記者&&,“在進入海外市場前,要全方位了解本土政策,例如印度的稅務調查和罰單制裁等措施對車企不利。在確定進入該市場後,要長遠考慮,除了銷售整車,需建立長期戰略,包括開拓銷售市場、建設工廠、打造全産業鏈、提供售後服務,加大本土化産品研發力度等。”

  出海過程風高浪急

  政策驅動營造利好環境

  據中汽協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然而,新能源車企“出海”並非一帆風順。

  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林示對《證券日報》記者&&:“關稅壁壘、本地市場保護機制、道路設施狀況不同、電池接口標準不一、價格競爭、盈利困難等,都是車企出海必須面臨的考驗。”

  此外,汽車運輸船運價高漲,一船難求也成為車企出海困境之一。如上汽、比亞迪、奇瑞等出口量較大的車企已經下單造船、組建自有船隊。

  從政策面來看,鼓勵汽車出口的相關舉措已陸續&&。9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其中提到,“推動汽車出口提質增效”“力爭2023全年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左右。” 8月3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稱,近期將&&促進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等專項政策措施,全力推動進出口促穩提質。

  在賈新光看來,政策上有諸多發力空間。比如,推動與主要出口目的國檢測認證標準的統一、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全産業鏈低碳發展合作、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新興市場開拓力度,為新能源汽車出口創造更好環境。

  展望未來,新能源車企“出海”任重道遠。林示建議,一是車企需依靠當地的經銷商而不是單獨建立渠道;二是車企之間需開展良性的競爭合作,不能為了短期利益,在衝刺銷量之後撤離市場,而應堅持長期主義,做好售後服務,維護中國新能源車的整體品牌形象;三是面對海外貿易壁壘,新能源車企要聯手合作,集體維權。

  隨着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新能源車企有望發揮技術創新、價格競爭力等優勢,佔據更多市場份額。東方證券研報認為,電動車仍處於高速增長期,新能源長期趨勢不變。國內電動車市場2020年下半年至今經歷高速增長,在滲透率超30%的情況下仍維持可觀增速,而歐洲、美國市場滲透率相較國內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正處於政策推動與快速追趕過程中。(記者 侯捷寧 見習記者 毛藝融)

【糾錯】 【責任編輯:孫榕蔓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6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