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 07 22:02: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一株麥子的“趕考”

字體:

  新華社太原6月7日電(記者許雄 魏飚 唐詩凝)我是一株麥子。近期,全國部分地區遭遇“爛場雨”,一些地方的小麥收獲、晾曬遇到了困難。好在有很多人在關注我們,幫助我們。今天是全國高考的日子,和莘莘學子一樣,我們也在奮力完成自己的“趕考”。

  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聯合收割機正在收割小麥。新華社記者 魏飚 攝

  在秋雨裏播種,在蕭瑟中發芽,蓋著“雪被子”“冬眠”,我們冬小麥是一種頑強的作物。當上升的氣溫消融了冰雪,春風送來了暖意,不用等待盛夏的熱烈,我們就會灌漿走向成熟。

  在這個過程中,最辛苦的要數農民伯伯了,收獲的時候尤其如此。“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説的就是沒有收割機時,全家“總動員”收麥的情景。

  步入現代,有了聯合收割機的幫助,農民伯伯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了。但收麥,仍然是一件緊張的大事。

  按照往年的日程安排,機收隊將按照我們的成熟期,從南到北跨區作業,完成收獲。但由于今年部分地區的“爛場雨”,已經成熟應該收獲的地塊因為土地泥濘難以作業。而一地的收獲進度延遲,又會耽誤機收隊趕往其他地方收獲。很多叔叔阿姨都在替我們的收獲、晾曬想辦法,我們的“趕考”不是獨自在奮鬥。

  在我的老家山西省運城市,就有地方農業農村局的叔叔阿姨在高速公路出口為到來的機收隊解決各種問題,確保參加跨區作業的農業機械優先免費通行;農機部門還抽調專業人員協調調運農機,還有人幫農機手們修農機。“我們採取先幹地後濕地、見晴就收、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的做法,確保特殊氣象條件下小麥的精準收獲。”臨猗縣一位農機部門的叔叔説。

  “可是今年情況特殊,萬一收割機不夠用怎麼辦呢?”就在前幾天,我和一些小夥伴還在為此擔心著。但是隨後傳來的消息讓我們心裏的石頭落了地:夜間收獲開始了。一位在運城市鹽湖區上郭鄉上郭村開收割機的叔叔説,他還從來沒有在夜裏收過麥子呢。“人歇機不歇,夜裏收獲可以最大限度地在最好的時間段收獲小麥。”他説。

  為了保障夜間收獲的照明,電力部門的叔叔阿姨還動用了無人機照明的新手段。

  哎呀,收割機來了。隨著電動鐮刀的切割,我與朝夕相伴的稈自此分別,經過螺旋推運器、輸送裝置到達脫粒裝置,通過滾筒和凹板的相互作用,無數次在風雨中保護了我、給予我力量的麥殼也離開了我。在這個夏季與他們分別,我感到有些不舍,但同時也對未來有了新的期許。

  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收獲的小麥正在裝車。新華社記者 魏飚 攝

  經過晾曬,躺進幹爽舒適的糧倉裏,我感到很舒服。在我老家隔壁的陜西省,還有一位瓜子廠的老板停了自家的生産線,幫助農民伯伯烘幹搶收的小麥,他真是太好了。

  聽糧倉的叔叔説,根據農業農村部的小麥機收調度數據,截至6月6日,全國已收獲冬小麥1.22億畝,麥收進度過四成。為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降雨天氣,很多地方的收獲進度比往年還要快一些。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967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