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 12 21:05:32
來源:新華網

特寫:夜泊簰洲“畫”長江

字體:

  新華社武漢5月12日電 特寫:夜泊簰洲“畫”長江

  新華社記者李思遠、余國慶

  初夏,長江中遊湖北嘉魚,簰洲灣的夜清冷如水。

  蘆葦蕩一角,靠泊的中國環監008號監測船燈火通明。一層實驗室裏,高級工程師張靜正帶著團隊緊張地工作。慢撥、細挑、輕夾,通過細長的尖頭鑷子,監測人員把搖蚊幼蟲、淡水殼菜等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從江泥樣本中一一分揀出來。

  “白天採集監測樣本,晚上初查,這是工作常態,如果樣本多,通常要忙到夜裏。”採集組技術負責人張靜説,“生態監測,相當于給長江做全面‘體檢’,為長江生態進行‘畫像’。”

  中國環監008號監測船是生態環境監測科研綜合移動平臺,承擔著長江幹流和通江湖泊的水生態監測任務。11日上午,記者一行隨監測船從武漢出發,溯江而上。完成當天的生態樣本採集任務後,監測船夜晚正好停泊在簰洲灣。

  “大家務必認真,力求準確。”實驗室裏,張靜來回指導和提醒,“白天船舶在江上行駛,搖晃得厲害,團隊只能在晚上監測船靠岸後,加班加點,分析處理樣本。”根據工作計劃,張靜團隊的主要任務是採集長江底棲動物和浮遊藻類等樣本。

  25歲的監測人員熊少凱負責樣本的初篩,他目不轉睛地盯著實驗盤裏的樣本,小心翼翼地篩查,長達幾小時的挑揀工作,讓他感覺到眼睛酸痛。“在你們看來,這就是一盤平常從江底撈起的泥巴,在我們眼裏,它裏面有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這些底棲動物是‘水下哨兵’,是水生態監測的重要指標。”

  監測團隊成員陳麗雯從小在長江邊長大。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她的工作成果——玻璃瓶裏十幾條紅色的“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陳麗雯參加了多次監測樣本採集工作,她看出了記者的詫異,“雖然它們比頭髮絲還細,但還是肉眼可見,相比較那些要通過顯微鏡等特殊設備才能觀察到的生物,是名副其實的‘大型動物’。”

  生態環境部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長江幹流從2020年起連續三年水質保持Ⅱ類,長江流域優Ⅲ水質斷面比例,從2015年81.8%提高到2022年的98.1%。

  水質大幅改善,意味著除了傳統水質理化指標,還得依靠更高層次的水生態監測,來為長江的健康狀況“畫像”。“水生態考核的基礎,就是水生態的樣本採集和分析,我們現在做的工作是最基礎的。”張靜説。

  今年4月,2023年春季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監測正式開始,兩個月內,來自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等單位的監測人員,將在青海至上海的長江幹流、重點支流和重點湖庫的331個點位開展水生態監測,摸清長江水生態底數,為長江水生態狀況“體檢”和“畫像”。

  張靜説,水生態監測同生態保護一樣,是一項宏大長期的“工筆畫”工程,只有一筆一畫持續發力,才能繪就藍圖。

  不知不覺,已近午夜,在過往船只的馬達轟鳴聲和大魚躍起又跌落江面的擊打聲中,張靜和她的團隊結束了一天的辛勞,而為長江“畫像”遠未結束。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961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