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4/ 17 22:07:40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從三個微場景看浦東引領區建設新圖景

字體:

  新華社上海4月17日電 題:從三個微場景看浦東引領區建設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楊有宗、龔雯

  從昔日阡陌縱橫的鄉村田野,到如今功能集聚、要素齊全的現代化新城,今年4月,上海市浦東新區迎來開發開放33周年。近日,記者走進項目工地、科研院所、街鎮社區,在一個個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場景中,感受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活力。

  2022年11月4日拍攝的上海陸家嘴夜景。新華社記者王翔 攝

  浦東新區法規“上新”護航改革發展

  6顆激光雷達、2顆毫米波雷達和28顆攝像頭,共同構成一個多維度的融合感知系統——位於浦東金橋的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上,AutoX等自動駕駛車輛正在開展測試。

  “三種傳感器共同作用,最遠能夠感知到周圍200米範圍內的物體,包括顏色、大小和形狀等。金橋作為中心城區,給無人駕駛提供了豐富的試驗場景。”上海裹動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章周翔&&。

  “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産業發展來説,法規落地是一個關鍵節點。”上海金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瑜所説的這部法規,是指今年2月起施行的《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

  3月22日,百度智行、新石器無人車等8家企業申請獲得了浦東新區無駕駛人創新應用測試通知書。新華社記者楊有宗 攝

  浦東新區科經委副主任李曉亮&&,根據市場需求,浦東在無駕駛人領域通過立法形式,對交通保險、事故認定等做出明確規定,讓“未來車”更好駛上“法治道”。

  以法治方式推動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這是引領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立法法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到“浦東新區法規”。在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會議上,浦東新區促進資産管理中心建設若干規定等8件浦東新區法規被列入正式立法項目。

  “作為引領區,浦東的各項改革要突破既有規則,嘗試建立新規則。中央授權上海制定浦東新區法規,使得浦東的高水平改革開放更加於法有據。”上海市社科聯副主席沈國明説。

  硬核科技創新助力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患者在新疆阿拉爾,而醫生在浙江杭州。今年2月,在5G網絡和國産手術機器人的助力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醫生梁霄為數千里之外的新疆患者,做了一台科技感十足的肝膽手術。

  這款手術機器人的研製方,是總部位於張江科學城的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以來,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已經有三款手術機器人産品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給這位新疆患者做手術的、微創自主研發的首款國産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就在其中。

  微創研發的國産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李剛 攝)

  “與傳統手術相比,手術機器人擁有操作靈活精準、高倍高清視野等特點,能夠很好地輔助醫生。在有的醫院,醫生用手術機器人一天可以做5&手術。如果和5G技術結合,還能夠緩解優質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的問題。”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總裁何超告訴記者。

  為推動創新産品的普及應用,目前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在國內各大醫院安裝了近50&手術機器人用於臨床培訓和驗證,手術量累計超過1000&。不斷迭代創新,讓國産手術機器人的水平持續提升,更好地造福廣大患者。

  類似於手術機器人這樣的硬核科技創新,是浦東引領區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方向。今年前三個月,浦東有3款國産1類新藥獲批上市,還有13家企業向科創板發起衝刺。

  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説,今年浦東將深入實施固鏈強鏈延鏈行動,做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産業,不斷促進硬核産業與新興産業的跨界融合。

  老舊小區“煥新”夯實基層治理

  “經過改造,小區主幹道旁增設了一條寬約半米的人行道,實現了人車分流。通過挖潛,小區的停車位從原來的40多個增加到60多個。”在浦東新區塘橋街道金浦小區,金浦居委會主任蔡文嘉向記者細數小區改造前後的變化。

  4月13日,改造後的浦東新區塘橋街道金浦小區。新華社記者楊有宗 攝

  塘橋街道是浦東面積最小的街道,也是浦東開發開放中最先完成城市化的區域之一。隨着時間推移,轄區內房屋老化、風貌老舊等問題逐漸凸顯,老舊小區佔比超40%。如何讓老街區展現新面貌、煥發新活力,是塘橋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中央“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要求,2022年浦東新區明確在現代化城區建設中,打造“精品城區、現代城鎮、美麗鄉村”。其中,塘橋計劃在“精品城區”中建設“樣板社區”。

  “建設為要,管治先行。”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費維照説,目前該街道已形成4大類、45項具體工作任務,將通過硬體設施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推動城區“煥新”。

  位於塘橋的藍村路、南泉路“T”字形街區共有300余家沿街商鋪,其中不少是“網紅店”。如何在保持煙火氣的同時提升品質?不久前塘橋舉辦了一場特色街區綜合改造商戶座談會。

  “大家普遍認為,由於開發時間較早,街區改造提升勢在必行。比如,很多商戶希望設置外擺位,這就涉及人行道改造以及晚間噪音控制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商量、群策群力。”塘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副中隊長倪唯婷説。

  加快城中村改造、破解“老小舊遠”民生難題……未來,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浦東新區還將持續推進現代化城區建設,不斷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糾錯】 【責任編輯:吳咏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3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