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5/ 24 15:38:32
來源:新華網

綜述:美專家稱公眾患猴痘風險“極低” 無須恐慌

字體:

  新華社洛杉磯5月23日電 綜述:美專家稱公眾患猴痘風險“極低” 無須恐慌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

  近期,在全球多地發現的猴痘病例引起公共衛生專家極大關注。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截至21日,全球已有12個國家共發現92例猴痘確診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繼美國18日確認首例猴痘病例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3日宣布正在調查紐約市、佛羅裏達州、猶他州報告的4例疑似病例。

  美國流行病學專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多例猴痘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出現在非洲以外地區“不尋常”,“不太符合傳播規律”,但目前看來,猴痘大規模爆發或大流行的可能性極小,公眾感染風險“極低”,無須恐慌。

  猴子並非“猴痘”主要攜帶者

  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發現,當時一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現“痘狀”傳染病,因此得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教授安妮·裏莫因表示,命名為“猴痘”實際上用詞不當,該病毒應該被稱為“嚙齒動物痘”。事實上,猴子不是主要的病毒攜帶者。這種病毒可能會持續存在于松鼠、袋鼠、睡鼠或其他嚙齒動物身上。

  該校費爾丁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係係主任張作風教授介紹,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可通過密切接觸由動物傳染給人。雖不易發生人際傳播,但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也可能感染。人感染猴痘病毒的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等,之後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范圍皮疹,並可能導致一係列臨床並發症。

  張作風説,猴痘通常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症狀持續2至4周。多數感染者會在幾周內康復,但也有感染者病情嚴重。猴痘的致死率較低,近年來死亡率約為3%至6%。非洲的高死亡率通常發生在農村貧困人口中。

  猴痘疫情為何“不尋常”

  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學會會長丹尼爾·鮑施教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此次猴痘疫情“不尋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時在歐洲和北美洲的多個國家出現確診病例;二是目前流行病學界對這些病例如何被感染還未有清晰的認識。早期證據顯示,大多數病例並沒有非洲旅行史,與非洲出口動物也沒有明顯關聯。

  鮑施認為,猴痘的傳播有可能與大規模集會有關,非洲的猴痘感染者或在非洲被感染的個體通過與其他人接觸,啟動了傳播鏈。但確切傳播途徑目前仍在調查中。

  張作風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此次猴痘疫情可能與兩個原因有關:一是人類對猴痘免疫力下降。自1980年世衛組織宣布根除了天花之後,全世界陸續不再接種天花疫苗,人體對天花的免疫力下降。由于猴痘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屬,因此人類對猴痘的免疫力也下降,這使病毒有更多機會演化為傳播性更強的病原體。未接種過天花疫苗的年輕人存在感染猴痘病毒的風險。由于群體免疫能力下降,國際旅行交流使猴痘病毒可能入侵歐美澳等國的社區,引起隱蔽性傳播和社區感染。二是猴痘病毒可能像新冠病毒一樣産生新的突變,使其傳染力大大增強。

  公眾感染風險“極低”

  鮑施告訴記者,目前看來,猴痘大規模爆發或大流行的可能性極小,公眾感染的風險很低。除非是與猴痘病毒感染者有過密切接觸,或是與去過非洲並在農村環境中接觸過嚙齒動物及其排泄物的人群有過接觸,其余人群感染風險“極低”,無須恐慌。

  美疾控中心敦促美國醫療機構密切關注疑似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患者,無論他們有無相關旅行史,或者是否屬于感染猴痘的高風險人群。美疾控中心表示,目前對于猴痘還沒有“經過驗證的安全治療方法”。可以使用天花疫苗、抗病毒藥物和牛痘免疫球蛋白來控制美國的猴痘疫情。

  裏莫因説,抗天花病毒藥物TPOXX(特考韋瑞)對治療猴痘病毒的西非進化分支非常有效,該藥已有口服劑,歐洲國家也已核準使用;天花疫苗可以保護人群免受猴痘病毒的侵害,有效率約為85%;此外還有一些尚未在人體中廣泛測試的實驗性藥物。

  鮑施告訴記者,目前天花疫苗未在公開市場銷售,也不向普通公眾提供,只適用于高風險人群,比如感染者密切接觸者、沒有採取適當預防措施的醫護人員等。不建議普通公眾接種該疫苗。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867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