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广西文联:进千村万户 以文艺惠民

时间:2018年12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黄 晖
0

  近日,由广西文联联合玉林市文联举办的“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玉林市文艺村文艺户展演活动在广西玉林市举行,来自玉林市玉州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玉东新区等县市区的文艺村文艺户代表队约150人同台献艺,充分展示“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的工作成果,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了一份文化大礼。

  “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是广西文联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文联职能开展的一项惠民工程。这一工程以农民群众为服务主体,通过创建文艺村、命名文艺户,广泛组织开展公益演出、艺术培训和专业指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农民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繁荣农村文化。自2012年启动以来,该工程已持续开展6年多,截止到今年6月,共命名文艺村676个、文艺户1091户,成立了1000多支文艺队,开展演出近两万场次,推进了广西基层文艺的繁荣发展。

  让文艺回归人民  推动基层文化繁荣

  2012年1月16日,在广西贺州市这个成立不足10年的地级市,广西文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区“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现场会召开。以这一天为分水岭,往年春节将至时以文艺家为主导,送春联、送演出为主要形式的下乡文化惠民活动有了新的改变,文艺惠民活动范围更广了,参加人数更多了,活动内容方式更活了。农民们成了文艺舞台上的主角,艺术家们成了台下的观众。农民们在台前唱得自信,舞得投入,艺术家在台后细心指导,认真示范。

  2016年2月17日至22日,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东村委大王岭村举行大王岭村第五届民俗文化节。村民们积极参与,他们自己动手布置场地、摆放鲜花,进行歌舞表演……为了让父老乡亲的春节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演员们也非常卖力,歌舞、小品、粤剧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观看的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全村上下其乐融融。

  2016年5月23日“2016年钦州市文艺村文艺户采茶戏比赛”在钦州湾广场内的“广场大家乐”大舞台隆重举行,掀起了第3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文艺扶贫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的又一个高潮。以汇演比赛的形式来推动文艺村文艺户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文艺村文艺户的积极响应。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三娘湾管理区的9个文艺村的采茶队在场上逐个展演……

  创建文艺村、命名文艺户、打造文艺队;组织开展慰问演出、艺术培训、专业指导、传承民族民间文艺;培养农村文艺领头人;培育扶持了一批文化企业、产业;创作关注乡村民生的文艺精品;文艺工作者到人民中去,面向基层、服务人民、服务基层……这个广西文联在全国首创、自治区各级文联作为实施单位的惠民工程成了文艺回归人民、文艺改变乡村的一个重要缩影,也成为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环节。

  “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为文联做好文艺工作、做好文联工作、深入基层开展文艺活动、构建文艺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和载体。“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开展6年多来,始终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手抓“送”文化、“送”文艺,促进优质文化文艺资源向基层流动,一手抓“种”文化、“种”文艺,扶持发展独具广西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文艺,培养乡土人才,切实增强了基层文化文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循环,扎扎实实打造一支“不走”的基层文艺队伍,让文艺村、文艺户以新农民形象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代言人,推动了基层文化繁荣发展。

  立足当地实际  创新工作思路

  如何推进“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开展,广西文联围绕新时期文联组织的职能定位,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履行职能的能力,使“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的工作“融入”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步步地点亮基层文艺繁荣之路。

  全区各级文联充分发挥文联文艺人才优势,建立工作辅导网,动员各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与文艺村、文艺户“结对子、种文化”,以“菜单式”服务,深入基层辅导,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提高文艺技能,提高组织开展文艺活动的水平。针对基层特色文艺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采风创作,为基层量身定做了剧本、指导排练新戏,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受到广大文艺村、文艺户的欢迎和喜爱,增强了文艺村、文艺户的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专家指导,各级文联广泛联络、牵线搭桥,对特色文艺进行包装推介,把文艺活动注入到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吸引商业集团前来投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化相关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南宁市文联将“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与党建示范村、文明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相结合的同时,南宁市还把文艺村创建与古镇游、乡村游、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民俗游、农家乐等特色旅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旅游、餐饮以及相关产业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百色市文联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千村万户”相结合,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嘹歌、卜隆古歌、唐皇、末伦、瑶族铜鼓舞、瑶族金锣舞、八音演奏、蔗园师公戏等民间文艺盛行的、有一定基础的村庄,有意识地帮助、扶持,利用非遗作为品牌,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贺州市文联在开展“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中,大力扶持、积极帮助文艺村、文艺户依托特色文艺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市场对接,通过卓有成效的实践,创新了文艺惠民方式……这些都是各级文联推动工程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

  种下文艺的种子  让文艺改变乡村

  “自从将贺州作为工程的试点市以来,市文联帮助我们提高了演技,我们表演起来更有劲了。”贺州市富川县城北镇凤溪村的陈永楣1993年组织村里的百姓建立了一个民族剧团,在自家门口搭起舞台,为乡亲们和来访的客人表演瑶族蝴蝶歌、芦笙长鼓舞等民族文艺节目,叫响了凤溪村“民间艺术村”的称号。“现在,我们村经常开展文艺活动,村民们像种庄稼一样‘种文化’,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陈永楣说。

  随着“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的逐步推进,大量极具代表性的主题文艺活动的展开,除了带给基层农村文艺繁荣发展之外,对维持社会和谐稳定还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广大农村,文艺惠民活动成为桥梁,成为不同村寨、不同姓氏、不同族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大熔炉,成为减少基层不稳定因素的润滑剂。

  “正因为‘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村子的文艺活动才能这么活跃。村民现在都积极参与文艺表演,不去打牌了。”桂林市龙胜县江底乡建新村黄家寨组的村民赵启斌是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人,本人多才多艺,申报了今年的文艺户。村子目前有黄家寨组、江门口组、矮岭组三支文艺队共50多人,还有6位创作人员,文艺氛围浓厚。对于近年来面貌一新的村风和村民状态,赵启斌深有感触。

(编辑:秦兰珺)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