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大附中12年的時間,已經完全適應人大附中的教育氛圍,我們的教育理念在傳承人大附中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還有創新和發揚。這種理念既有人大附中的,也有適合這所學校的。人大附中經開學校一進門就寫着“幸福教育”,人大附中的辦學理念主要是傳承劉校長的“愛與尊重”理念,這兩者結合,我們提出辦溫暖的、負責任的、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同時我們又把這個辦學理念用一個數學函數來表達。
學生們在這裡學習是很愉快的,並且我們提出“五自”:第一個是自信,讓學生的自信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第二個是自由,自由是有前提的,規則之下的自由。然後分別是自主、自省、自然,不需要別人督促他,讓他發自內心地學習和成長。我用五個手指來&&這五個“自”,自信——大拇指,別人對他點讚,他就有了自信了;自由——食指,這個手指是最靈活自由的;自主——中指,是什麼?它最長,它在學習中的作用是最大的,只有自主意識強了,才不需要別人督促了;這個最容易忽略的,用的比較少的,是自省——無名指;最後一個不好猜了,是自然——小拇指,我們要做回歸自然的教育。
我們都是從做班主任開始的,對學生有深入的了解。我在人大附中的時候,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紫金盃優秀班主任”,那個時候我就發現跟孩子的交往,對孩子的教育,實際上並不是説你非得跟他説教,你非得批評他,而是在很自然的環境中形成的,他沒有感覺你在教育他,但效果已經發生了。
所以我們學校的老師,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之下陪伴着學生,這種陪伴在自然而然中就發生了,就出現了教育的效果。所以學生跟老師的關係特別融洽。這個是辦學理念,我們提倡的是培養“五自品質”。
我覺得作為一個優秀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針對學生的未來進行教育,要看到孩子的未來。我們現在既傳承人大附中本部給我們的理念,又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去改變,同時還針對未來去設計。來到開發區之後,我覺得開發區有人大附中所不具備的優勢,比方説開發區內有很多的高精尖産業,全球前500強在開發區有80多家,120多個項目。人大附中區域很好,文化很濃,同時附近的大學很多,但是這邊附近高精尖的企業比較多,特別是高科技企業,我們跟他們聯合得很多。所以學校融合這兩個特點,一個是&&高校,一個是&&開發區,提出辦“科技領先”的學校。
我們聯合的有京東、京東方、奔馳等,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有計劃地到這些企業去,並且還把成功人士請過來,講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創業故事。“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亦莊召開時,我們學校作為唯一的一所中小學校參加大會,還有展&。我們的展&是機器人動手操作,所以展&前面匯集了很多學生。
此外,還借助人大附中的優勢,比如2018年夏天,學校承辦了“國際青年物理學家競賽中國邀請賽”,這個邀請賽是第一次在中國舉辦,一共30多個國家的優秀高中生來參加競賽。當然這個也是通過人大附中、人民大學引進的,我們的師資隊伍和學生都大開眼界。
可以負責任地説,我們真的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從孩子的需求出發,去設計學校的教學模式。我們的所有改變都是經過深入研究的,為孩子做出的改變都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比如説導師制,是我原來在人大附中的時候,用兩年的時間通過實驗確定下來的。導師制度是以班主任為核心的,讓老師和學生進行雙向選擇。
這種導師制是在思想上的一種引導,生活中遇到問題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學業上遇到難題進行學習上的指導,還有人生規劃方面的指導,我們一對一的人生規劃做得都很好。這樣可以及時地調整孩子的心態,通過此舉我覺得孩子們的內心更強大了。
我們做了一本“導師手冊”,按照手冊規定,每週一學生要做規劃,周末在家的時候,學生要想下周從思想上、行為上有哪些方向的發展?這是規劃。周末還要給自己做一個總結,這周的規劃落實得怎麼樣?前兩欄是學生自己寫,第三欄是導師寫,導師要把針對這周學生的規劃和學生的交流和觀察,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給學生做一個指導進行記錄。第四欄是學生的父母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交流來填寫。也就是説,我們要做的是讓學生周周有規劃,讓學生學會一種自我管理,自我規劃。現在我們學生很多都是家長在管着,或者説他們自己缺乏一種思想性。通過這種方式,就能讓學生把一週、一個月、一學期的情況,在導師引領下自己去規劃。
我們高一開學後,讓孩子學一年的理、化、生、政、史、地等課程。用一年的時間,從課程的角度上讓學生重新認識一下,思考自己應該選哪門課程。我們為什麼要利用每週五的時間到企業去?就是讓孩子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讓他的視野擴展,進而思考將來適合做什麼職業,要做這個職業需要學習哪些課程?
我們有一個老師,專門負責生涯規劃,他是在北京四中讀的初中和高中,又在清華大學的工程物理系讀了五年。結果他發現自己不是理工男,他在四中的成績非常好,到了清華大學發現自己不是學理工的料。他開始轉向他喜歡的專業,所以他就去學音樂,他們家本身有音樂的培養基礎。後來他到美國拿了兩個碩士,這樣他的眼界遠不是原來的那樣了,他已經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未來的人才該具備哪些能力。他和我們談得來,就無償給學生們當職業生涯顧問。
比如説今年五一,他就一對一跟我們高一的學生和家長談孩子的未來,然後溝通,産生思維的碰撞。他把未來就業、社會發展分成了六大領域,像人工智能、建築、動漫等等。他分完之後把這些先拋出來,讓學生看自己適合哪個,然後再去深入交流溝通。我們的想法就是從具體的個人出發,要經過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才好給孩子指一條未來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