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進行時 海外學子如何拔頭籌?
2017-11-06 11:1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秋招”,即大學畢業生秋季就業招聘會,一般從9月開始,持續到11月底。對於應屆高校畢業生而言,秋招意味着求職正式拉開帷幕。

  看好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勢頭的海外學子,也在此時越來越多地選擇歸國就業。在今年的秋招中,匯入就業大軍的歸國留學生已開啟了他們的求職之旅。

  求學階段就需培養各種能力

  據教育部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中有近八成選擇回國就業;2017年國內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也將創歷史新高。近年來,歸國留學生早已不是新鮮事物,“物以稀為貴”的供需格局也逐漸消失。因此,打算回國就業的學子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以應對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

  而學子在招聘時“拔得頭籌”,意味着須儘早做準備,這個“早”,甚至可以從求學階段開始時算起。在求職之前的留學時光裏,學子應該利用在海外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習和生活的優勢,多與當地人交流,提升自己的外語口語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提升溝通技巧。有條件的話,也可以通過旅游,接觸更多的外國風土人情,開闊自己的眼界。

  金瑩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新能源與環境經濟學碩士。留學期間,她在課堂上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參與每一次小組討論,通過交流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水平。課餘時間,金瑩還參加了許多學校活動,接觸到了更多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開闊了自己的眼界。金瑩認為,求學期間本就該努力,不僅要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積攢生活經驗,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這些獨特的人生體驗,都將成為未來求職或生活中的寶貴財富。

  回國之前搶佔先機

  隨着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信息流通與回傳的速度越來越快,留學生在海外也可以輕鬆地獲得國內的求職信息,不必等回國後才倉促求職。

  在英國布裏斯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陳一諾即是一例。她雖然遠在英國,但通過社交軟體,看到自己本科的同學紛紛步入職場,在國內讀研的同學也手握三四份簡歷,不禁産生了危機感。在身邊的留學生同學還在關注去哪兒游玩的時候,陳一諾便開始做回國就業的準備了。

  近幾年,國內招聘市場呈現多元發展的態勢,不僅有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老牌專業求職網站,還涌現了一批專門發布實習、校招內容的微信公眾號,如熊貓校招、金融小夥伴等。這些求職公眾號還會組建求職群,在群裏對留學生進行求職輔導,幫助其完善簡歷、做求職規劃。如今,空間距離早已不是導致求職步伐落後於人的障礙。

  和陳一諾一樣,在美國讀書的李童(化名)也早早把目光投向國內招聘市場。雖身在美國,但李童早就開始登陸求職網站查看、篩選招聘信息。在完成學校課程後,她便回國有目的地投發簡歷。比起其他尚未看清形勢的留學生,李童多了果敢,少了猶豫,儘早做好了準備。如今已經收穫理想工作的她躍躍欲試,憧憬着即將到來的職場生活。

  求職過程戒驕戒躁

  據智聯招聘與前程無憂、應屆生求職網聯合發布的《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國內僱主認為海歸面臨求職壓力的主要原因在於其自我定位過高(75.9%)和對薪資待遇要求過高(54.5%)。心理期待與實際能力之間的落差容易造成心態失衡。留學生應沉下心,準確認知自身實力,既不應因留學經歷沾沾自喜,自覺高人一等,也不應因幾次面試不理想便對自己的專業水平失去信心。

  在準備今年的秋招時,金瑩正在一家證券公司實習。面對激烈的求職競爭,金瑩顯得沉着冷靜。她坦言,若自己沒有在秋招中簽下正式合同,她還會參加明年的春招,並不畏懼求職中可能遭遇的失敗。

  “世界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兒”。金瑩回憶自己加入“秋招大軍”近一個月的經歷時説:“面對面試中的打擊,我也失落過,但現在我已經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我要把目前的實習工作做好,累積更多的工作經驗,在求職過程中不驕不躁,積極、認真地參與每一場面試。我相信自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宋家慧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33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