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擴大宣傳,劉雅斐常常帶着自己的産品出席一些推廣活動。
圖為劉雅斐(左一)為客戶示範滋補食品的製作方法。
從留學歸國人員到企業創辦者,這是許多海歸正經歷着的角色轉變。如何將輸入轉變為輸出?如何走出象牙塔在社會上開拓一片天地?
不斷學習,從市場需求出發
毋庸諱言,海歸擁有豐富的學習經歷,大多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但由於出國時間較長,海歸對於國內市場缺乏了解,只有利用學習能力強這一優勢,彌補對市場認知的缺乏,海歸才能更好地完成從學者向創業者的轉變。
不斷學習,指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有對創業知識的學習。夏梁(化名)從澳大利亞本科畢業後回國創業,目前致力於建設諮詢平台。他説:“作為一個創業者,和學者只需潛心鑽研不同,必須要了解創業的相關知識,從市場出發考慮一切問題。”由於平日工作繁忙,很難抽出時間去上課,於是他在網上訂購了網課,利用零星的時間學習。他補充説:“創業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也有創業者認為,實踐就能解決問題。誠然,實踐很重要。但很多創業誤區是可以通過學習避免的,這也降低了創業風險。”
服務客戶,用産品質量説話
學者往往只需從自己的科研項目出發,完成課題便是成功。但創業者卻不能局限於此:他們需要與客戶打交道,滿足客戶的需求,並提供質量可靠的産品。任何一個企業想要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都需要提升産品質量。用産品説話,才能成就企業,也才能成就創業者。
劉雅斐畢業於美國特拉華大學。她先投資了哈佛大學學生的創業項目,後來她看到了國內滋補食品市場蘊含的創業商機,於是轉而投身國際貿易,成立了上海暖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留學為她提供了投資的機遇,而重回國內市場讓她明白什麼産品才是市場需要的。她説:“隨着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人們會越來越注重健康。”瞄準了這一市場,劉雅斐從世界各地尋找質量上乘的滋補品原料,當然,這個過程也離不開留學給她帶來的人脈。她説:“我們從康斯威星州找到了西洋參,從阿拉斯加州運回海參。雖然成本較高,但我們相信質量能成為品牌的最好代言。”
越來越多的海歸創業者認可匠心精神,他們像工匠精心打磨作品一樣來做自己的産品。蔣勤迅曾在意大利學習服裝設計,目前成立了自己的服裝設計公司。她説:“學者和創業者其實有相通之處,即都需要精益求精。海歸學者應該將在學術上的堅持延續到産品生産過程之中。”
吸引人才,多渠道尋求合作
對於創業者來説,自己成為人才還不夠,同時還需要吸引其他人才。一個好的創業團隊,是很多優秀的人的組合。當然,作為創業者,僅憑一己之力很難將企業做大做強,若能多渠道尋求合作機遇,聚攏優秀人才,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劉洋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回國創業,成立了高格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他説:“我的專業與軟體有關。眾所周知,軟體的發展日新月異。舉一個例子,在我上學時中國還未出現3G網絡,目前中國5G時代已蓄勢待發。如果僅憑我個人的能力,企業很難迅速發展。因此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會通過各種途徑匯聚人才。”同時,劉洋還積極參加各類研修班、交流會。他説:“對於創業者來説,利用各種渠道獲得與企業相關的訊息是一種能力。例如通過參與某次人社部組織的全國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能力建設培訓班,我獲得了與徐州、天津等地人社局、留學服務中心溝通的機會,這對企業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
海歸大貶值?看這賬怎麼算
出國留學、回國就業,近年來許多留學生及其家長都是這麼規劃的。2017-09-12 10:07
-
創造“美”的世界——“海歸”段江的“美麗”人生
1979年出生的段江,正在打造他的“視覺王國”:用快速、簡單的方式,把照片、設計處理得更完美。2017-08-31 15:55
-
80、90後海歸回國熱 中國“人才磁鐵”效應正顯現
2017-08-23 0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