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熱”席卷世界 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7-09-04 08:44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中醫隨你“漂洋過海”

    前幾日,意大利僑社熱鬧非凡,僑胞們齊聚一堂,爭先恐後地向國內來的中醫專家們咨詢。經過一番“望、聞、問、切”後,中醫專家們針對僑胞們的病症開出了藥方,僑胞們也對專家們精湛的醫術讚不絕口。中醫不再是中國“專屬”,正在向海外進軍。

  “中醫熱”席卷世界

  據當地媒體報道,8月27日,國僑辦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組織的“中醫關懷團”義診活動走進意大利羅馬,由北京名醫為當地華僑華人提供義診服務,並同當地中醫藥業界進行交流。當天,正在羅馬考察的國僑辦主任裘援平表示,國僑辦正在不斷創新“中醫關懷計劃”的實施方式,讓中醫更好地造福海外僑胞。

  “中醫關懷”是國務院僑辦“海外惠僑工程”八項計劃之一,旨在服務僑胞、惠及大眾、推廣中醫藥。自計劃實施以來,關懷團走出國門,足跡遍布世界各個角落,與各國僑胞的中醫專業社團共同舉辦了多種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所到之處掀起一股“中醫風”。

  據相關報道顯示,目前,中醫藥現已傳播到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中醫藥産品和服務已經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並被一些國家納入醫療保健體係。海外中醫醫療機構接近10萬家,中國與外國政府及有關國際組織簽署中醫藥合作協議83個。全世界(中國大陸除外)受過培訓的中醫藥人員約50多萬名,中醫教學機構1500多所。這一連串數字足以説明中醫在海外的傳播力度和成果。

  可以説,中醫已不再是“世襲”于中國的獨享財富,而是一個相容並包、普惠世界的寶藏。

  海外僑胞享福利

  曾經,在海外想要看中醫,只能求助當地民間醫藥機構。在東南亞,很多華僑同鄉會館都會組織醫藥機構服務于僑民。這裏最早的中醫院是1867年在新加坡由7家商行負責人創辦的“同濟醫社”,後經過發展壯大,更名為新加坡“同濟醫院”。但是,這樣的機構在海外並不多見。

  近年來,中醫文化不斷在海外普及,國僑辦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組織了很多中醫文化走出國門的活動,使得在海外享受中醫服務不再是遙遠的奢望。

  其中,“中醫關懷計劃”就旨在通過舉辦海外中醫義診、健康講座等方式,惠及基層僑胞,提升中醫藥在海外的影響力。早在2015年,國僑辦就攜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署了《關于推進中醫藥海外惠僑計劃的戰略合作協議》。首個中醫專家訪問團奔赴比利時、安哥拉、模里西斯等地,為當地僑胞帶去健康咨詢及義診活動,反響十分熱烈。

  “今年我去的是美國和日本,在當地參加了義診咨詢、講解等活動,給當地的醫務人員進行中醫針灸的專題培訓和操作示范,一同進行專業的知識交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楊金生教授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他本身就是一名“海外關懷團”的專家,已經隨團去過很多國家。他還表示,這個團在當地不僅受到華僑華人的歡迎,也得到了許多當地民眾的認同和稱讚。

  常年在日本生活的華人青年黃立敏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為配合中國傳播中醫文化的相關戰略,許多有手藝的華人紛紛趕時髦,加入了中醫服務業的大軍,開設了一些中醫針灸診所,為廣大僑胞提供服務。“比如,在日本生活的華人如果遇到腰酸腿疼,都會去中醫會館進行針灸治療,緩解病痛。”黃立敏介紹説。

  中醫作為中國傳統的遺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賜福華人,並豐富了中國博大的文化。傳統中國醫學本身是被國際醫學界廣泛承認的瑰寶,中醫文化的跨國傳播,滿足了廣大華僑華人的切身需要。

  機遇與挑戰並存

  任何事物的跨國傳播或跨文化傳播都會遇到重重困難。中醫文化也不例外,其在海外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作為中醫文化載體之一的中藥,在跨國運輸方面就面臨著不小的障礙。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外來入境者攜帶中成藥通過美國海關要小心,很可能被當成毒品沒收且處罰,輕則不得入境美國,重則還要進監獄。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曾表示,國外生産的藥品不得帶入美國。任何有動物成分的中藥,如虎骨酒、熊膽粉、燕窩、牛黃解毒丸等都屬于違禁品,旅客不管攜帶任何藥物都要向海關申報,不得心存僥倖。

  在近代西式醫藥衛生制度為主導的背景下,海外中醫雖然深受華僑和當地人的歡迎,但是也難免受到各種制約。文化差異帶來的認知差異成為了中醫文化國際傳播中的一道“攔路虎”。

  楊金生説:“讓華僑華人先了解中醫藥文化,然後再影響身邊的其他人,這樣的影響力是很大的。通過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來弘揚中國文化,更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華僑華人是中華文化的承載者,也是踐行者和傳播者,是海外文化傳播的向導。”

  機遇與挑戰共存,中醫藥的海外傳播,任重而道遠。借“一帶一路”的東風,中醫藥國際化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海外的華僑華人也在不斷助力中醫傳播,演繹一個個生動而充滿力量的故事。

+1
【糾錯】 責任編輯: 田明 何險峰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034612969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