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參觀博物館啥感覺
2017-08-23 09:50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倫勃朗自畫像 吳雲攝

  參觀美國的博物館,首先會感嘆于博物館建立之不易。

  “環球”博物館的建立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坐落在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旁,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和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由于歷史原因,另外三家博物館,要麼脫胎于王室的收藏,要麼成形于國家的扶助。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于1764年由葉卡捷琳娜二世建立,供她和秘友欣賞從歐洲市場買來的畫作,1852年開始對外開放。盧浮宮則曾是法國國王的王宮,幾百年間無數次擴建改建,是為了更好地保存日益增多的藝術品,法國大革命後的1793年,盧浮宮作為藝術博物館真正對公眾開放。大英博物館則得益于漢斯·斯隆爵士贈予國王喬治二世的私人收藏,在此基礎上,英國議會通過了以發行彩票的方式籌集資金的議案,大英博物館于1759年成立並對公眾開放。此後無論是盧浮宮還是大英博物館,更因其所在國家在後來的戰爭中獲得了大量的藝術品而不斷得到充實。

  美國沒有王室,國家未提供支援,大都會博物館的建立更多是依賴民間資本的力量。1866年7月4日午餐時,有感于歐洲王室讚助博物館,美國律師約翰·傑伊提出美國需要有自己的博物館的想法,得到了在場許多有識之士的呼應,很快便成立了籌備小組,進行遊説和籌資。在籌備小組的努力和富商們的讚助下,1870年大都會博物館正式成立,十年之後終于正式對公眾開放。與此類似,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建立,是倣照倫敦國家美術館,由創始人安德魯·W.梅隆所捐贈的126幅繪畫和26件雕塑為起點的,如今已擁有14萬件藝術品。

  美國的博物館實行公私雙軌管理機制,作為非營利的公益機構,資金來源也是政府和民間兩部分,而除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美國政府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支出遠遠小于法國等歐洲國家,所以可以説,美國博物館的運營資金,大部分靠博物館自己解決——美國已形成可持續運營的博物館體係,依靠相關基金運作、機構或個人捐贈、衍生商品收入等維持博物館的運營,許多博物館是對公眾免費開放的。

  也許是因為美國歷史短,在文化藝術方面沒有特別突出的經典,因而奉行拿來主義,對全世界的歷史和文明,盡可能多而全地進行呈現。眾多博物館看下來,觀眾會感嘆于藏品的豐富全面,而這個過程僅用了一個半世紀的時間。比如,大都會博物館藏有古代近東、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文物,也有亞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藝術品,更是收藏有大量的歐洲繪畫和雕塑。而時間跨度上,則涵蓋了西元前七千多年至今。

  當然在藏品的數量和知名度上,大都會博物館無法與大英博物館和盧浮宮媲美,比如大英博物館在埃及文物的收藏方面極負盛名,僅木乃伊就佔據了好幾個廳,而且還擁有著名的羅塞塔石碑。大都會博物館雖無法與之相比,但卻擁有石油大亨愛德華·S.哈克尼斯捐贈的朋內布墓室,將這位負責給國王披袍加冕的宮廷官員的墓室完整地展現在參觀者面前,還擁有與之相連的墓園以及其副墓室組成的墓群,這在博物館收藏界是獨一無二的。

  再以歐洲繪畫和雕塑藝術為例,盧浮宮最著名的“三位女性”——《蒙娜麗莎》《米羅的維納斯》和《薩莫塔斯島勝利女神》,每一件都是人類藝術史上的傑作。英國在這方面無法與法國、意大利的博物館相比,倫敦國家美術館卻也擁有達·芬奇的《岩間聖母》等可與之抗衡。美國的博物館沒有能與二者比肩的名作,但美國博物館能夠擁有大量的歐洲知名畫家的作品,這本身已經是個驚喜。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擁有從中世紀藝術到後印象派的眾多名家畫作,包括豐富的17世紀荷蘭藝術收藏,如哈爾斯、倫勃朗和維米爾等人的作品。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藝術品時間跨度更大,幾乎從中世紀繪畫到現當代藝術應有盡有。雖然波提切利最有名的兩幅畫——《春》和《維納斯的誕生》在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但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擁有這位偉大意大利畫家的《三博士來朝》《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和《青年男子像》;雖然美國僅有一幅達·芬奇的油畫(《吉內薇拉·德·班琪》),但美國終究還是沒有讓這位文藝復興巨匠在博物館中缺席……細細看來,除了米開朗基羅,那些在西方藝術史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名字,在美國的博物館美術館幾乎都能夠看到,那些在西方藝術史上出現的流派,在這裏幾乎都有所體現。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和所羅門古根海姆博物館等的展品,能夠清晰地體現西方現代派美術的完整脈絡,從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形而上畫派到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等應有盡有,從莫奈、馬奈、梵·高、馬蒂斯、畢加索、基裏科到米羅、達利和波洛克,這裏藏有大量近現代名家名作,此外,美國還收藏有豐富的倫勃朗作品以及最完整的抽象主義畫家康定斯基的作品。

  很難想像,藏品這樣豐富的博物館,當初是如何從零開始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大都會博物館最開始展出的作品,全都不是藝術品原作——博物館建立之初,人們認為名作永遠不會被大都會博物館買到,因此最開始將展品的重點放在名作的電鑄版和石膏模型上。1902年,商人雅各布·S.羅傑斯給大都會留下500萬美元,這使得博物館有能力購買原作。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博物館在科研和考古方面是弱項,獲得美洲本土之外的藝術品,主要靠的是花錢購買或獲得捐贈,最終創立者們的理想得以實現,美國擁有了許多百科全書式的“環球”博物館。

  豐富全面的“百科全書”

  參觀美國的許多博物館,確實感覺像是在閱讀一部百科全書。美國的許多博物館除了英文注解和各種語言的導覽器,還把寓教于樂做得具體而全面。展品與展室的布局分類清楚,除了每樣文物的詳細説明,還有相關時期、特定門類的細致闡述,文字清晰簡潔,專業精準卻通俗易懂。

  比如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在重要的展室門口的墻上,有關于這個展室畫作或者畫家的簡單介紹。例如什麼是印象派,梵·高、高更和德加分別是什麼風格,威尼斯畫派大師提香的畫作有什麼特點。此外還有關于17世紀的荷蘭藝術、佛拉芒藝術的文字説明。看了這些簡單的文字介紹,即使不了解藝術的觀眾,也會對作品風格、畫家以及那個時代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

  除此之外,大部分博物館的藝術品來自于哪個國家,除了英語,還會用該國語言進行注解。比如克裏姆特的作品,同時還會用德語標注。再比如,大都會裏的中國文物,同時用中文進行注解,如“商,青銅簋”“明,劉俊,《納諫圖》”和“南宋,佚名,《明皇幸蜀圖》”等。

  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除了一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關于地球、動物、礦石等的介紹外,還用了整整一層,作關于非洲、美洲和亞洲人類文明的介紹。看了這些展示,觀眾如同穿越時空,感受到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有一種幾分鐘了解到人類歷史的感覺。人類的歷史,也是自然歷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新穎獨特之處,也體現了美國博物館的豐富與全面。

  此外,美國的大博物館服務做得很好。比如大都會博物館除了入口處的咨詢臺以外,在各樓層主要路口都設有小的資訊臺,工作人員對展品所在位置了然于胸,方便參觀者飛快找到自己要找的展品,不走冤枉路,省下不少時間。各展廳工作人員也都有較高的藝術素質,非常樂意答疑解惑。在華盛頓美術館,記者還遇到一位分別問遍展廳內所有人有沒有問題需要讓他回答的熱心工作人員。

  藝術品是人類留給後世的珍寶,也是無法替代的教科書。跨越所有文化和時期收集人類最偉大的藝術成就,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有遠見的願望,在沒有一件藝術品原作的情況下,它更是一個大膽的願望。伴隨著美國國力的提高和財富的積累,這個願望最終實現,這對于美國國民了解世界,對于美國國民文化藝術素質的提高,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博物館就是一架回望歷史的望遠鏡,一個看世界的窗口,也許看到的歷史有多遠,世界有多大,自己的心就會有多寬廣。而心有多寬廣,自己的舞臺和世界就會有多大。從零開始的美國博物館,如今豐富全面如同百科全書一般,讓記者感觸頗深。相信將來有一天,中國不僅有回看自己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博物館,也能出現更多的看世界的窗口。(記者 吳雲)

+1
【糾錯】 責任編輯: 何險峰、吳寒冰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81129687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