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一: 很難平等地融入
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盡快適應當地的風土人情、融入新的環境是件不容易的事。有的學子便遭遇到當地人的排斥。
張函(化名)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他説:“我身邊發生的這些事還是比較少的,因為我經常待在實驗室中。但是在學習資源分配上還是感到有不一樣待遇。在我們國內的實驗室,只要專業相關,不論你是什麼民族、是否外國留學生,在使用實驗設備的時候是一視同仁的。清華大學還專門為少數民族學生和外國留學生成立了學術機構。而有些美國大學會根據你的出生地和學生登記卡‘看碟下菜’。在同一專業背景下,有些學生在實驗設備和做實驗的時間上都無法與其他人享受相同待遇,沒有足夠的實驗時間和良好的設備保障,科研想做出成果十分困難。這讓我感覺十分不好。”
曾就讀於聖約翰大學的張晴(化名)則有不同的觀點,“我在美國的這兩年裏接觸到的外國人還是很友好的,並沒有遭受過什麼偏見。獨自一人在國外生活,神經會比較敏感。也許在國內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在國外就會戳中淚點。有一次,我在準備期末考試,熬了一個晚上寫好論文,交給老師後,頭暈眼花地走在回家路上。迎面走來一位牽着狗的老爺爺,那狗衝我叫了一下,那位老爺爺馬上收緊牽引繩,對狗説:“冷靜!她是一位女士。”然後跟我説抱歉,問我有沒有被狗嚇到,讓我一定要注意安全。我當時非常感動,以至於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滿滿的溫暖。所以我認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是關鍵。”
感受二:騙子騙術花樣多
就讀於美國紐約福特漢姆大學的張坤説:“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在機場叫了一輛接送客人的電召車,談好是46美元,結果司機左繞右繞説不認識路,把我們送到住處後開了一張148美元的收費單。因為剛來美國,情況也不熟悉,我就沒有和他爭辯,只好付錢認栽了。初來乍到就被騙,我感覺有點心寒。的確,這個世界到處都是好人,但也同樣到處都有不懷好意的人。”
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張航(化名)就被所謂的“房産中介”給騙了。“當時我想租一間公寓,所以一直在網上留意租房信息。有一間公寓裝修精緻,設施齊全,我感覺十分划算,便&&了‘房東’,在短暫確認後收到一份租房合同。我也沒有多想,因為這一切似乎都符合常規。簽了合同之後,‘房東’説按照澳大利亞的規定要提前支付1個月的租金。雖然當時我也猶豫過,但還是把錢匯到了‘房東’的指定賬戶。可是把錢匯過去後便再也&&不到‘房東’了。現在我非常後悔,但也沒有辦法,只能吃一塹長一智了。”
感受三:飲食味道不習慣
古話説:“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對人類的重要性。學子來到異國他鄉,不能吃到家鄉的美食,飲食上的不習慣可謂頭等大事。
馬智超就讀於曼谷博仁大學。他説,來到泰國最糟心的事就是飲食不習慣。“泰國的飲食口味偏向於甜和辣,主食以大米為主,麵食基本上是沒有的。我是一個北方人,來到泰國後,沒有找到一個能夠吃麵食的地方。吃當地飯還是很不習慣的,經常吃了飯之後就鬧肚子。在泰國吃海鮮比較普遍,而我又對海鮮過敏,只好買麵包和牛奶填飽肚子。後來我就到不同的餐館去嘗,慢慢找到了符合自己口味的餐廳,也就逐漸適應了。”
李響(化名)就讀於意大利米蘭大學。初到米蘭時,李響十分不適應,吃慣了中國菜的胃不習慣吃西方的披薩。李響説:“最懷念的還是媽媽包的水餃。於是我就到超市買了麵粉和要用的菜,跟媽媽視頻,讓她一步一步地教我來做。花了一下午的時間終於包出來一鍋,雖然包得不是很好吃,煮的時間長了水餃也煮破了,但我已經很滿足了。後來我又從網上找菜譜,跟着菜譜來做。現在我的廚藝已經很好了,普通的家常菜基本都會做。好多同學也都喜歡吃我做的菜呢。”
-
留美學生講述留學經歷:花400萬留學 回本不知何年
2015年,吳凱碩士畢業。這一次,他決定不再申請H1B抽籤,回國工作。2017-04-12 07:13
-
小留學生多嬌寵 赴美求學壓力不容忽視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從中國赴美留學的年齡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她坦言,有些小留學生在國內受到父母過度寵愛,一來到寄宿家庭就出現“管教問題”。面對小留學生不願學習的問題,春藤國際學校總監藍大衛&&,學校方面能使用“AVID”系統來應對,透過AVID以 啟發、引導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慾望。2017-04-06 08:57
-
留學生因車禍死亡 駐紐約領館提醒注意交通安全
據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駐紐約總領館領區接連發生兩起留學生交通事故死亡案件。駐紐約總領館在此特別提醒廣大留學人員,無論是平時行車還是外出旅游,交通安全意識不可丟,一定要警鐘長鳴。2017-04-05 15:20
-
美H1B申請將啟動 留學生的“美國夢”更難圓?
中國學生作為美國國際學生中的一大群體,持續走低的中簽率讓他們感到前途未卜,畢業後“走”還是“留”成為留學生的首選難題。” 對中國留學生來説,無論“走”還是“留”,提早做出職業規劃,以自己未來發展作為最終考量才是最佳選擇。2017-04-05 10:05
-
優秀學子為何會走上絕路? 留學生心理健康引關注
據美國《僑報》綜合報道,近日,中國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曾經在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攻讀碩士雙學位的劉曉茜(化名),回憶起那段留學時光不禁慨嘆“壓力很大”。” 最後,李佳俊給留學生三點建議來克服壓力過大引起的抑鬱等負面情緒。2017-03-31 1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