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發展駛入快車道的當下,太原如何脫穎而出?在日前舉行的唐風晉韻·錦繡太原(北京)文化旅游推介會上,文旅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輝&&,太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高地,也是最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有條件也有優勢打造世界級的文化旅游城市,其未來值得期待。
中國旅游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各個省市都提出了發展目標,把旅游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
從現實來看,中國旅游要解決四個關鍵性問題:有意義的旅游如何構建?有文化目的的旅游如何形成?融合發展形成什麼樣的態勢?綠色發展形成什麼樣的模式?這四個問題在太原可以破解。
太原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高地;同時太原處於中國地理的第二台階,平均海拔千米左右,是最好的旅居康養資源。這樣的背景讓太原旅游與其他省會城市相比,是走在全國前列的,這是很重要的機遇。
旅游不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義。它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成長的方式。現在很多旅游有意思但沒意義,這讓以文塑旅的目標難以實現,所以我們要打造既有意思也有意義的旅游。太原則具備這樣的條件,因為它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
中國旅游發展駛入快車道的當下,太原旅游要脫穎而出,就要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條件來打造一個有文化目的的旅游體系,使太原變成一個有文化目的的旅游城市,這是目前太原旅游發展最大的挑戰。
建設旅游強國,必須向旅游領域延伸,旅游化已成為地區經濟繼工業化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發展方式。太原是最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要以文化為核心,來構建旅游産品體系,要將文化活化,特別是將各類文化與現代旅游消費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産品、新場景、新玩法。
如今,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都在獨立化發展。以前人們把六要素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産品、線路,這是觀光旅游的思維。現在隨着多種旅游形態的出現,比如度假、休閒、康養、研學等,如何圍繞六要素形成新的産業體系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對於太原而言,不但要打破觀光旅游,還要做休閒、健康、研學旅游。太原若要真正撐起山西旅游的龍頭,或是成為一個重要節點,就必須要打造世界級的旅游城市,對街區乃至城市風貌進行旅游化改造。
最後是加強太原旅游與相關産業的融合。旅游只有通過深度融合之後,才能産生眾多新業態、新體系。同時,太原還要完善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便利化體系,樹立起來好客的概念,讓原住民與旅游者之間有良好的互動關係。這些都是太原未來成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關鍵點。
整個世界的旅游都是圍繞着大城市走的,因此山西旅游能不能發展起來,要看太原旅游能不能發展起來。
太原作為文化大省山西的省會城市,必須要在未來的旅游發展中創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具備的各種要素。以這樣的城市為基本骨架,構建起以城市或城市群為主體,以景區、度假區、街區為依託的空間形態,構建起多類型的旅游體系。
比如,創造在世界有一定吸引力的文化遺産或自然遺産,創造一些城市標誌性建築,以及各種支撐旅游發展的藝術館、博物館,同時創造具有影響力的各類展會、節日活動或者賽事活動。
我們之所以對大城市有印象,是因為有賽事、節日活動作為支撐。創造這樣一個被世界認同的賽事、節日、活動,太原的城市品牌就樹立起來了,然後再圍繞這樣的品牌打造屬於太原的文化旅游體系。
同時,我們要認識到,旅游不僅是收入和産業發展問題,也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包括文化振興産生強大的賦能作用。比如鄉村振興,很多是靠旅游來振興。
同樣,在旅游的加持下,城市的更新也跟着煥然一新。通過“+旅游”或者“旅游+”的途徑,不僅帶動了相關産業發展,也讓發展中所存在的深層問題得到破解。
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山西省特別是太原市,已經意識到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太原,從文化、地理、自然條件來看,包括市委市政府對旅游的高度重視,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重要的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