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在培育新質生産力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如何讓民營經濟“百花齊放”,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在日前舉行的新華網思客雲丘山年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魏楚談及地方政府提振民營經濟信心時&&,應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把工作做到民營企業“心坎”上。
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要求,而民營企業恰恰擁有良好的創新氛圍和土壤。但是我們要知道,企業的創新也是分賽道的,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在不同創新賽道中具備不同的優勢。創新賽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0到1的創新。這種算原始創新,涉及物理、化學、數學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它可能更多依賴於頂尖人才和基礎科學的積累,以及一些大的科研平台,這類創新具有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
第二類是1到10的創新。將原始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往往還要經歷漫長且複雜的對接、試錯和迭代過程。比如把一個想法變成産品,它能不能做出來,取決於我們的材料、模具、工藝、方式和機器設備等,這個過程中更多地是依賴於技術,而不是科學。
第三類是從10到N的創新。即從“試品”到“産品”、從“工程化”到“商業化”、從“實驗室”到“大市場”的轉化。我們在工廠裏把一個東西造出來,然後從造出來到走向千家萬戶,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市場開拓能力和商業模式創新。
所以説,民營企業在鍛造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要認清有什麼、想做什麼以及適合做什麼。回答好這些問題,認清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地來選擇合適的賽道,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問題,也是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因為現在缺的不是政策,而是政策走完最後一步,如何走到企業家的心坎裏,把政策推力轉化為企業家行動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投資。
從發布一個政策到企業家最後認同這個政策,並做出相應的投資行為,這個過程相當於一個黑箱子,箱子裏面可能有好幾個步驟。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企業家接收到政策信息。其次即便知道了政策,企業家又有多少動力去把它變成企業自身的行為?這個過程也很重要,與地方的營商環境有關。
若地方政府能夠給企業提供保姆式的貼心服務,讓企業家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企業家就會有足夠的信心在這裡投資。所以説,營商環境為什麼重要?因為它會影響企業家的信心。
地方政府要提振企業家的信心,這不是一句空話。政府日常跟企業家有沒有建立良好的、親清的政商關係?企業家是否知道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可以獲得政府的幫助?政府的辦事效率如何,有沒有為企業提供真實真切、可感可及的收益?這都是企業家做決策的條件,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就山西而言,我們認為它在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實際上是大有可為的,具體表現在産業轉型升級,比如山西現在謀篇布局的傳統能源精深加工,以及新能源的開發。所以,未來在推動山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當中,我認為要保持三個“心”,即堅定信心、保持恒心、實現雄心。
最後,我還有幾點建議:第一是練好內功、鍛造新動能。新動能實際上是以確定性來對衝外部的不確定性,這要求企業持續創新,聚焦主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山西資源特別明顯,所以要練好內功、鍛造新功能。
第二是勇走新路、探索新賽道。未來有大量的新興産業,如何構建體現山西特色的體系,將煤焦冶電等傳統支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山西非常迫切的一些需求。
第三是積極謀劃、融入國家新戰略。迎接未來新質生産力在國內的再布局以及更寬廣的市場,我覺得對於山西而言是重大的機遇,包括産業承接、未來産業備份以及如何走出去,這些是山西後發趕上需要思考的問題。
與此同時,我認為臨汾在這個過程當中鍛造新質生産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具有非常多的潛力。比如現有的高質量文化品牌、文化産業就是一個新質生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