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遊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建設博物館之城 錦繡太原更“好看”

2023年03月21日 08:45:03 來源: 太原日報

  原標題:建設博物館之城 錦繡太原更“好看”

  每5.4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

  開欄語

  “錦繡太原城”是整合概念,既涵蓋經濟社會發展,也體現歷史底蘊的傳承。

  太原上下5000多年文明史,豐富的文物文化遺産,為2500年的悠久城市注入靈魂。

  觸摸這顆“靈魂”,不僅在課本上、在講解詞裏,更需要腳踏實地,從竇大夫講起、從晉祠看起、從雕塑和壁畫説起……讓文物走近百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人、滋養人。

  太原日報社與太原市文物局攜手合作,開設“晉陽風華錄”專欄,結合傳統歷史文化和現代審美趣味,通過多種形式講好太原歷史故事、紅色故事、文化故事。在傳播本土燦爛文明的同時,加強文物保護,做好活化利用,讓文物活起來,涵養城市氣質,築造精神家園。

  3月初,國家文物局公布了2021年全國博物館名錄,共有6183家博物館資訊公布。其中,國有博物館4194家、非國有博物館1989家。山西共有各級各類博物館197家,其中,太原38家。

  加上61座類博物館,目前,我市各類博物館總量達99座,實現每5.4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這些數字是什麼概念?橫向對比一下:北京市提出到2035年,實現每10萬人擁有2座博物館。

  豐厚的歷史底蘊、先行的政策引導、數量與品質並進的博物館,太原建設“博物館之城”底色初顯。

  厚重歷史深植文化自信

  “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指導我市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

  秉承歷史文脈和城市建設相交融、內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統一、古城特色和現代文明相輝映的發展理念,我市立足保護第一、考古為基、學術為本,將博物館作為文物活化利用的突破口和主陣地,傾力打造經典、智慧、群眾、革命四個博物館。

  2月中旬,“匠心晉韻,巧奪天工”多福寺明代壁畫精品展,在昆明市博物館開展。作為太原市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早期寺觀壁畫作品,崛(山圍)山多福寺壁畫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展覽攜帶著錦繡太原的歷史文化基因,“秀”出太原博物館的豐厚內涵。

  太原獨特的風物風貌,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太原現存各類不可移動文物2237處,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41處,包括國保38處、省保28處、市保143處、縣(市、區)保332處。現有各級各類博物館99座,包括備案博物館38座(國有博物館21座、非國有博物館17座)、類博物館61座。現有各類館藏文物18198件(套)、250703件,其中,珍貴文物3485件(套),包括一級文物140件(套)、二級文物786件(套)、三級文物2559件(套)。

  這些珍貴遺存,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資訊,體現著文化厚度,成為太原市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文化源泉。

  政策合理引領文化創新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是“錦繡太原城”的歷史見證和重要支撐。

  建設“博物館之城”,太原有強大政策保障。我市在省內率先將文物保護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係。

  我市連續出臺博物館領域政策法規。2020年,在全國率先出臺博物館領域地方性法規《太原市博物館促進條例》,樹立博物館領域的太原標桿;2021年,出臺《太原市非國有和行業博物館市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建設;2022年,出臺全國第一個《太原市類博物館培育發展管理辦法(試行)》,實施類博物館培育計劃,規范引導社會力量創辦博物館、紀念館等特色主題博物館,61座類博物館集中涌現。

  2月18日,“時代印記——幸福生活的一百個瞬間”展,在太原工人文化宮開幕,圖片和實物展品記錄了太原70多年的發展變遷。承辦方“太原城市記憶館”就是我市一家類博物館,展品全部由市民自發提供,攜帶著鮮活的個體生命記憶和豐富的社會資訊,其文化創新模式引起關注。

  錦繡太原博物館集群正在形成。乙太原市博物館、北齊壁畫博物館為主線,歷史類博物館全面展示晉陽文化特色。以晉祠博物館為龍頭,山西晉韻磚雕博物館、古建築模型博物館等為補充,古建築係列博物館凸顯古建大省特色。以晉商博物院為核心,亨升久舊址博物館等為補充,晉商係列博物館盡展晉商文化。乙太原兵工廠工業博物館為主線,各工業工廠展示館為補充,展示太原特色重工業遺産。

  四個博物館打造空間構架

  太原“博物館之城”的基本構架初步建立,即以歷史類博物館為基礎、專題性博物館為特色,以國有博物館為主幹、非國有博物館和類博物館為補充。

  建設經典博物館,打造文旅融合發展高地。喜迎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推出“復興路上,國寶歸來”特展,榮列國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發出流失文物追索返還領域第一個聚焦石窟寺文物的文件“天龍山倡議”。以黃河文化為紐帶,打造黃河尋根問祖、石窟寺和晉商文化“三個聯盟”。全國首座墓葬壁畫專題遺址類博物館北齊壁畫博物館,開放在即。

  建設智慧博物館,打造文物科技創新高地。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巡展,成為國家首批“中華文化走出去”重點推廣項目。建設太原市文物保護大數據雲服務平臺。

  建設群眾博物館,打造文物生態治理高地。開放普光寺、唱經樓等府城文物十余處,成為文物古建築活化利用典范,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群眾博物館和城市會客廳。晉祠國風文化節,入選2021全國文化遺産旅遊優秀案例,成為我省唯一。

  建設革命博物館,打造紅色基因傳承高地。依托犧盟會太原市委舊址等重要革命舊址創新陳展,打造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成為人們聆聽紅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創新革命文物展示方式,推出紅色情景劇展演、紅色情景微課堂、紅色研學等。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入選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在文化長河、時代脈動中,博物館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走進博物館,歷史的流脈就明晰可辨,文化的衍變即生動可感。太原建設博物館之城,逛博物館成為人們的生活新常態,走走看看中,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更深入人心。(記者 陳辛華)

[編輯: 王浩慶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49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