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民之所呼“有所應”“有所為”
17件省政府領導領辦重點建議全部辦結
1月12日,山西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即將召開。2022年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期間代表們所提的建議辦得如何?重點建議都關注了哪些領域?又將如何確保件件“落地有聲”?1月10日,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期間,省人大代表依法就我省各方面的工作向大會提出建議788件,這些建議在大會閉幕後轉交86個單位研究辦理。經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將其中6項17件確定為重點辦理的建議,內容涉及推動“雙減”工作、促進就業、支持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發展、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設、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訓、持續加強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等方面。
翻看重點建議,省政府高度重視辦理工作,相關領導分別作出批示,省政府辦公廳全程跟蹤督辦。各承辦單位強化組織,完善機制,深入調研,主動加強與代表溝通&&,高標準完成了建議辦理。省人大常委會各督辦機構積極創新機制,通過面見、函件、電話、微信等方式,積極對接承辦單位和提出建議的代表,及時掌握進度,溝通具體措施,徵詢代表意見,反饋辦理結果。
辦理建議過程中,各承辦單位着眼長遠,注重頂層設計,&&一系列規劃方案。如圍繞代表提出的關於支持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發展、推動“雙減”工作、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設、持續加強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等建議,各承辦單位編制了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省、市、縣發展、空間、專項規劃體系及分領域實施方案,&&《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五年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關於進一步規範全省公安機關執法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及30余個義務教育“雙減”政策配套文件,構建起相關政策保障體系。
目前,17件建議已全部按時答覆,代表對辦理結果&&“滿意”。
部分重點辦理建議的落實情況
1.太忻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進入國家區域發展布局視野
建議內容:
“加強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省、市、縣聯動,形成合作緊密、分工高效、共享共贏的工作格局;打造生態文旅康養産業集群,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發展中率先突破;將‘忻州市雜糧産業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納入太忻經濟核心區。”
辦理結果:
先後召開6次省領導小組會議和1次省市兩級座談會,常態化舉辦太忻縣長論壇,制定工作機制,厘清工作職責,部署工作任務,形成省市縣三級高效協同的工作格局。擬訂50余條政策措施,從財稅金融等10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出優化環評審批等30條生態環境支持政策。推動把“忻州市雜糧産業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納入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核心區。2022年5月20日,印發《太忻經濟區旅游康養重大行動方案》,依託區域文旅康養資源,打造世界級康養旅游目的地。
2022年以來,山西省太忻中心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基礎、創機制、謀項目”的工作要求,統籌謀劃,精準發力,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在項目推進方面,建立年度重點工程項目清單,2022年入庫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共計682個,總投資972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756億元。截至當年7月底,集大原鐵路已完成投資10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28.6%。圍繞産業發展,提出重點打造“8+6”産業鏈條和“2+5+N”産業承載空間。舉辦首批18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目前,一批重大項目已簽約或正在洽談。
在政策創設方面,通過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明確同意太忻一體化經濟區融入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包括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在內的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這表明,太忻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進入國家區域發展布局視野。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發展“成績單”的取得,離不開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以及建議的有效辦理。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由常委會副主任王純牽頭負責,財經委督辦了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期間李力海、任鴻賓、楊秀林等5位代表提出的關於支持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發展的建議。該建議事關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社會關注度較高。為了圓滿完成督辦工作,省人大財經委高度重視,在督辦過程中,及時與建議的具體承辦單位&&,就代表建議中提出的主要問題進行溝通,要求承辦單位充分認識做好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的重要性,並明確提出了辦理方法和答覆時限。在財經委的有力督辦下,承辦單位高度重視代表提出的建議,通過多種途徑與代表溝通,順利完成了辦理任務,書面答覆了代表並上傳至議案建議辦理平台。
建議辦理能否畫上圓滿句號,最終取決於提建議代表是否滿意。作為督辦工作的重要一環,省人大財經委緊隨辦理進度,隨時與提出建議的代表逐一進行電話&&,詢問對建議的辦理結果是否滿意。面對看得見、摸得着、可追蹤的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的成效,代表們對辦理的結果均&&“滿意”。
2.保障“錢袋子”築牢“壓艙石”
建議內容:
“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金融支持。政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對有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進行量身定做式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創業技能和創業水平。增加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完善和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能力,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辦理結果:
&&《關於推動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將農民工納入創業政策扶持範圍;實施“3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實現就業見習“全網通辦”,將高校未就業畢業生全部納入職業技能培訓範圍。
此次省人代會期間,盧若波代表提出的《關於在我省加強農民工返鄉創業幫扶的建議》、陳華等5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於持續加大對創業就業增收支持力度的建議》、閆晉韋等9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於合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建議》等3件有關促進就業方面的建議,被確定為2022年社會建設領域重點督辦的代表建議,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俊明牽頭社會委對口重點督辦,省人社廳主辦,省教育廳協辦。
在建議督辦中,省人大社會委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制定督辦工作方案,進行實地調研,保障建議督辦質量。
省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辦理代表關於就業方面的建議,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密切與人大代表溝通&&,採取多種措施,努力促進就業。在促進農民工就業方面,&&《關於推動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將農民工納入創業政策扶持範圍,推動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吸納就業補助、創業場租補貼等扶持政策;通過“雲招聘”“雲平台”“直播帶崗、遠程面試”、手機在線求職等模式,多渠道支持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省委將“抓好省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2022年的重要民生實事之一,通過實施“3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實現就業見習“全網通辦”,將高校未就業畢業生全部納入職業技能培訓範圍,開展訂單式、項目制培訓,大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通過開通“綠色通道”、求職登記小程序等提供針對性服務,做優做實畢業生公共就業服務;按照“一人一策”建立就業幫扶&賬,開展“一對一”職業指導,通過公益性崗位實行臨時托底安置……通過這些舉措,切實做好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
截至2022年8月22日,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81.27%,比2021年同期增加7.49個百分點;農民務工就業624萬人,比2021年底增加4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超過序時進度,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這些統計“數”説着代表建議辦理的實效,促成了“全省就業大局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3.辦一起案子 教育一片人
建議內容:
“進一步完善執法程序,細化執法依據和執法尺度,盡可能減少執法隨意性和不依法擔當情形。”
辦理結果:
制定《山西省公安機關常見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重點對全省常見多發的85種行政處罰裁量權進行細化量化,防止處罰畸輕畸重、同案不同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112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主動配合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加強疑難複雜和重大敏感案件的警檢協作研判,有力提升了案件辦理質效。
“執法規範化建設永遠在路上,不文明、不規範的執法現象依然時有發生。辦案一定要依法依規,決不能隨意性、輕率。應是辦一起案子,教育一片人。”省人大代表曹來成提出的《關於持續加強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的建議》,被列為重點辦理的建議,由省人大監察司法委督辦,省公安廳單獨辦理。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志川就督辦工作予以指導,提出要堅持“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的具體要求。省人大監察司法委在督辦工作中,加強組織領導和溝通&&,認真研究承辦單位報送的代表建議辦理情況報告,先後三次與提建議代表進行溝通,聽取代表意見建議,並將意見反饋承辦單位具體落實。
在具體辦理工作中,省公安廳聚焦代表建議,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執法制度機制。&&《關於進一步規範全省公安機關執法工作的實施意見》,全力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的執法頑瘴痼疾。制定《山西省公安機關受案立案工作規定(試行)》,着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較多的有案不受、受而不立和違法受案立案等突出問題。制定《山西省公安機關常見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重點對全省常見多發的85種行政處罰裁量權進行細化量化,防止處罰畸輕畸重、同案不同罰,不斷增強執法公信力。
4.為了孩子 做好“減法”
建議內容: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學生從校外培訓‘拉’回校園。建立激勵機制,要從制度層面去保障教師的權益。保障學生每天1個小時以上連續的體育活動時間。大面積、大比例地推動幹部、教師輪崗制,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辦理結果:
嚴格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將“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列入教學計劃。2022年,在全省5個縣(市、區)開展優秀校長、骨幹教師“組團式”“捆綁式”交流輪崗工作試點。
“雙減”工作是黨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是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民生工程。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甄澤斌、張燕、鄭晉琴3位代表,結合“雙減”政策在山西的貫徹落實,提出了推動“雙減”工作的具體建議。
作為一項重點辦理建議,該項建議由常委會副主任衛小春牽頭、教科文衛工委對口重點督辦,省教育廳、省體育局承辦。
在該項建議督辦工作中,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多次通過電話、信函等方式與教育廳和3位人大代表&&溝通,督促教育廳提高認識,明確責任,深入基層,認真研究,切實把代表的好建議轉化為破解難題的具體措施,把代表的好想法轉化為推進“雙減”政策落地的實際成效。
將建議督辦工作和相關立法工作相結合,是這項建議辦理工作的一大亮點。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將建議督辦與《山西省教育督導條例》立法工作相結合,多次徵求代表對條例草案的修改意見,並在該委的研究意見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議將督促“雙減”政策落實作為一款,列入教育機構督導事項,該建議得到常委會委員的廣泛認可,條例二審時被正式採納。
經督辦,省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基本構建起校外培訓機構治理“1+N”政策保障體系、構建完善的教師激勵體系、將“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列入教學計劃、開展查處變相違規進行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一份份文件、一項項舉措,都是在為孩子的課業負擔做“減法”。如今,這個“減法”正釋放着正向效應,孩子們的歡樂多了一份,山西學校教育工作的生機活力也多了一份。(記者 李飛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