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駛在呂梁山的復興號上隨處可見“汾酒故鄉 英雄呂梁”,這是英雄與美酒的“美美與共”。在2022中國杏花村國際酒業博覽會期間,山西省呂梁市市長張廣勇做客新華訪談時&&,白酒産業對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呂梁將借助酒博會重要平台,做大酒産業、做好酒融合、做足酒文章,全力推動呂梁清香型白酒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汾酒故鄉 英雄呂梁”是我們對外宣傳呂梁的一張重要名片,不僅行駛在呂梁山的列車上有,我們在各大交通站點、媒體平台都有展示,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走進呂梁、了解呂梁,邂逅杏花村的美酒,追尋呂梁山的紅色印跡。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出自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這位網友用“美美與共”來形容呂梁和汾酒,我覺得非常貼切。
呂梁之美,美在歷史、美在山川、美在人民。汾酒之美,美在釀造、美在品質、美在文化。“人説山西好風光,右手一指是呂梁”,説的是呂梁風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説的是呂梁英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説的是呂梁汾酒。汾酒不僅是歷史的傳承,也是文化的積澱,更體現了呂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世界酒類發展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這方美酒,傳承着數千年歲月積澱的文化底蘊。以汾酒為代表的呂梁白酒,有着6000年的釀造史、1500年的成名史、800年的蒸餾史和300年的品牌史。這方美酒,奠定了呂梁在白酒産業中的特殊地位。以杏花村為代表的汾河灣,有甘甜的水質和適宜的溫度,有“純”而又“醇”的呂梁雜糧做原料,配上無可複製的地理條件和精湛的釀造工藝,孕育了汾酒、竹葉青“兩瓶”名酒,造就了中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基地和世界十大烈酒産區之一。
2021年,呂梁規上白酒産量達到18.5萬千升,佔全國清香白酒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五分之四,白酒産業已成為呂梁市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支撐和有力推手。
呂梁在推進酒旅融合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裡有保存完整的千年作坊,有漢唐和明清風貌並存、貯酒和文旅功能兼具的中汾酒城,有中國十大工業旅游示範基地汾酒景區,還有譜寫社會主義大集體奮鬥歷史的賈家莊。
推進酒旅融合,符合呂梁白酒産業發展方向,契合文旅消費體驗需求,是推動白酒産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應有之義。
近年來,呂梁市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以酒為基、以旅為綱、酒旅融合、多元發展”總體思路,錨定建設“酒都”呂梁目標,與汾酒集團共同發力,全面推動酒文旅産業形態融合、業態協同。
比如,呂梁市正在加快推進的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項目,總投資達100多億元,就是推動白酒産業在文化旅游方向上的延伸。而汾酒集團正在推廣的“杏花村酒家”項目,則是白酒産業在餐飲文化上的探索。雙方的目的都是合力打造全國著名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再現“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意美景。
我們力爭未來五年,實現五個“5”,即:呂梁白酒産能達到50萬噸,産量50萬千升,産值突破500億元,年游客量500萬人次,文旅産業年純收入超過50億元。
在中國酒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自2017年以來,我們已連續舉辦了五屆酒博會,旨在展示酒文化、促進酒發展,共商産業發展大計,對於做大白酒産業、叫響汾酒品牌、引領清香型白酒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2022年4月,中國杏花村國際酒業博覽會由商務部批准,升級為國家級、國際化盛會,為呂梁白酒産業高質量發展搭建了更加廣闊的舞&。
本屆酒博會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呂梁市政府和汾酒集團協辦,期待在三個方面取得新成果:
一是品牌集聚促銷售。我們邀請到茅&、五糧液、洋河等25家名酒企業,近200家國內白酒、黃酒、露酒代表企業,100余家國際葡萄酒和國際烈酒品牌展覽展示,必將在促成酒類貿易上實現新突破。
二是專家雲集促交流。組織酒業活態文化、白酒市場與消費等高端論壇,邀請相關專家領導演講指導,碰撞思想、匯聚智慧,必將在産業發展上引領新潮流。
三是內容紛呈促推廣。策劃了汾酒之夜、産業對話、白酒評選等15大活動,必將在宣傳呂梁、推廣清香型白酒上展現新作為。
我們將借助酒博會這個重要平台,繼續做大酒産業,做好酒融合,做足酒文章,一屆接一屆地把酒博會舉辦下去,努力打造世界酒類領域的年度盛事、行業盛典,全力推動呂梁清香型白酒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今年以來,呂梁市積極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緊盯轉型發展、鄉村振興、生態保護三件大事,堅持以“一黑二白”傳統優勢産業支撐轉型,“兩大三新”戰略新興産業引領轉型,加快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全市經濟總體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2022年上半年,呂梁市GDP增速全省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等指標增速持續領跑全省,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了呂梁貢獻。
亮眼的經濟數據背後,以白酒産業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功不可沒。2022年上半年,全市規上白酒産量11.7萬千升、同比增長15.3%,白酒增加值增速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高出近30個百分點。據統計部門測算,白酒産業貢獻了全市GDP的5.4%、工業增加值和稅收的近十分之一,對於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