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陽泉城區:燈火璀璨處孕育新潛能

2022年11月17日 08:25:20 來源: 山西日報

  原標題 陽泉城區:燈火璀璨處孕育新潛能

  初冬的夜晚,陽泉城區興隆商業步行街燈火璀璨,開啟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熱幹面、羊肉串、鐵板豆腐、烤魷魚、烤面筋、花甲粉、章魚小丸子、珍珠奶茶……來自四面八方的特色小吃匯聚這裡,挑動游客的味蕾。

  近日,我省公示擬認定省級夜間經濟試點城市名單,陽泉市城區經申報、初審、專家組評審後入選。而在此前,該區的濱河新天地商業廣場被認定為省級步行街,興隆商業步行街被認定為第一批省級夜經濟生活集聚區。

  作為陽泉市中心區,城區以服務業為主導産業,三産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區GDP的86.4%,佔全市三産服務業增加值的43.9%,為了對衝疫情對行業的整體影響,陽泉城區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扶持、優化鏈條服務、打造暖心消費,在“以夜市聚業”和“以産業興夜”的互促共進中,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創新服務供給,拉動全區服務業快速增長。

  城市升騰“煙火氣”

  初冬時節,子夜時分,颯颯西風帶來些許寒意,位於富百家中心街的“深夜食堂”卻是燈火通明,煙火氤氳中,100余平方米的店面裏12張桌子基本客滿,3名服務員穿梭往來,把一盤盤的燒烤、海鮮、炒麵、燜饅頭、疙瘩拌湯等美食端到饑腸轆轆的都市夜歸人面前。

  “晚上6點開始營業,整夜不打烊,高峰期在凌晨1點到3點,每晚營業額能有3000元左右。”老闆石守璽邊忙碌邊向記者介紹。

  在城區,像“深夜食堂”這樣整夜不打烊的餐飲店還有許多,它們可以説是全區“夜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到凌晨兩三點基本都是客滿狀態。”位於華盛街的“強哥肥腸面”餐飲店裏同樣是人聲鼎沸,半個小時不到,1大7小8張桌子全部翻了一次&。“基本都是回頭客。”老闆“強哥”介紹説,“大多是酒吧老闆、服務員等夜間工作人員和晚上出來玩餓了的人。現在城區夜經濟的氛圍很好,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這個經營肥腸炒麵、肉絲炒麵、火腿腸炒麵、羊雜炒麵、土豆絲炒麵、西紅柿雞蛋炒麵等20余種炒麵的餐飲店剛剛註冊了“新泉強哥”商標,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因煤而興的陽泉曾經是一個資源型工礦城市,習慣了按部就班的市民工作、生活十分規律,到了晚上街上基本沒什麼人。正如“強哥”所説,發展夜經濟“不敢想象”。圍繞讓城區的夜晚“亮”起來、讓商圈人氣“聚”起來、讓夜間消費“火”起來、讓群眾生活“樂”起來,城區精心打造“夜購”“夜食”“夜游”夜間消費場景,為城鄉居民帶來不一樣的“夜體驗”,吸引着廣大市民走出家門、走上街頭、走進夜市。

  個體經營戶游孟玲在興隆商業步行街夜市上賣冒菜、酸辣粉、涼麵等小吃。“當初簽合同時我就認定,這裡地段好、人流量大,肯定錯不了。”游孟玲開心地説,正式開市運營後,紅火度超出了她之前的預判,“生意比我當初預想的更好!”6月17日,陽泉城區啟動“繁榮夜經濟·活力漾泉城”活動,圍繞城市消費重點區域,打造標誌性綜合化夜間經濟活動空間與場景,先期開放華聯—百紡—興隆街、西河灘、大陽泉、小河夜市、“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等5個夜市點位,強化夜間經濟在空間上的集聚,豐富消費者夜間消費體驗。夜市開市以來,雜技、鑼鼓、歌舞、快閃等多種夜間文化惠民活動輪番上演,吸引城鄉居民前來看演出、品美食、享好物、賞夜景,讓大家興致勃勃而來、意猶未盡而走。

  政策打出“組合拳”

  “到興隆街吃美食”是陽泉人的共識,在這裡,金絲牛肉餅、網紅卷面皮、鐵板魷魚、烈火牛肉、成都特色冒菜粉、新派臭豆腐等40余種特色小吃帶給市民“舌尖上的心跳”。為吸引商家參與,城區政府面向夜經濟市場主體提供註冊便利、試行現場服務,為從事夜間食品經營及低風險食品生産、單品特色小吃和季節性餐飲的小微企業及個體經營戶當場發證,“先證後查”,助力市場主體多起來、活起來。

  為了進一步激發市民消費熱情,城區依託本地電商平台“泉乎”App,專門設立“繁榮夜經濟·活力漾泉城”夜經濟惠民消費券搶券專區,向市民發放了50萬元“煙火氣”消費券,專項支持夜經濟區域內的商戶提高營業額,吸引了100余家商戶參與,其中10余家住宿餐飲企業營業額大幅提高,進入“四上”企業培育庫。

  “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是全國唯一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沉浸式文旅園區、全省首批15家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之一,也是如今陽泉最火的休閒娛樂地之一。今年夏天,這裡舉辦的美食游樂音樂節進一步點燃城區群眾消費熱情,前來打卡的居民和游客絡繹不絕。這是城區以主題活動促進消費的舉措之一。城區鼓勵支持商場超市、餐飲企業、便利店等延長營業時間,開展夜間推廣、夜場打折活動,發展深夜購物、深夜食堂等各種形式的夜間時尚消費習慣;鼓勵大陽泉古村、小河古村舉辦富有地方傳統文化特色的夜間主題活動,鼓勵開展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加強文化與購物、娛樂、休閒等業態的融合互動。

  此外,陽泉城區還充分運用互聯網孕育産生的外賣小哥、網絡主播等新職業、新業態助力“夜經濟”發展。興隆街夜市開市以來,吸引了眾多網絡主播、網絡達人前來“打卡”,形成了陽泉新的熱門打卡地。自夜市經營開始,城區餐飲企業營業額漲幅高達40%,線下餐飲企業入駐“泉乎”平台,線上外賣業務大幅提升。

  圍繞營造“夜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城區在完善水電氣供給、污水收集排放、餐飲油煙處理、垃圾分類處理、公共廁所等配套設施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協調相關部門優化了周邊的公共交通設施,加大了維護現場交通秩序的力度;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強對夜間消費産品、服務質量、價格的監管,推動構建放心舒心安心的消費服務體系;公安部門強化顯性用警,科學投放巡防力量,在商場、廣場、夜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突出“見警燈、見警車、見警察”,共出動警力1486人次、警車372輛次,開展夜查175次,發動組織群防群治力量742人次,檢查車輛245&次,切實提高了見警率和管事率,確保了群眾夜間敢出門、敢上街、敢消費。

  激發消費“新活力”

  經過服務推動、政策撬動、園區帶動、産業拉動,今年城區5個夜市點位吸引了163戶商家入駐,單日人流量最高達5萬人,累計銷售額900萬餘元。其中,興隆街夜市開市後,有效帶動了沿街企業門店銷售額提升,眾美服飾、興隆百貨大樓、海瀾之家等商家的日均銷售額達到了30萬元以上。

  “滿城煙火氣,滿滿是信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催生了消費需求,拉動了經濟增長;反過來,經濟增長又激發了群眾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在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城區消費市場穩健運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城市“煙火氣”升騰,百姓幸福感倍增。1—9月,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40.98億元,同比增長2.1%,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0.4個百分點,全區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穩定器”、産業升級“助推器”、孕育動能“孵化器”的作用進一步得到發揮。

  圍繞進一步提振消費,陽泉城區提出,一是着力打造夜生活地標,在對城區商業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商業街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培育夜間消費增長點;二是着力培育夜生活商圈,完善商業綜合體規劃,升級商業綜合體功能,打造城市居民在家庭和單位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間,引導節假日和夜間“慢生活”消費升級;三是着力構建全天候消費服務網,構建綜合服務型便利店網絡體系,滿足“快生活”人群的全天候便利消費需要。

  “城區服務業增加值基數大、在全市佔比高,能夠跑贏全市平均增速實屬不易,近年來這還是頭一次季季領先。目前我們正在着手推進濱河商圈、天橋、沙江小市等二期夜市建設,與一期夜市有效銜接,抓好8大消費場景建設,打造不‘冬眠’的夜經濟。”陽泉城區商務局局長李紅曉説。白雪峰 張國華

[編輯: 王浩慶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3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