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6月10日電(趙睿)“《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保護規劃》(下稱“規劃”)以山西明長城為主線,串聯沿線各類長城文物和文化、自然生態資源點,營造差異化的特色主題,全面展示長城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生態價值。”在山西省政府新聞辦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處長趙軍龍介紹稱,規劃於近日正式印發實施。

新聞發布會現場。
規劃主要包括總體要求、空間格局、四大功能分區、五大工程和保障體系等章節,期限分為重點建設期(2021—2023年)、全面建設期(2024—2030年)、總體提升期(2031—2035年)三個階段。
據悉,根據山西省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的整體布局、稟賦差異及周邊人居環境、自然條件、配套設施等情況,結合國土空間規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設置了管控保護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傳統利用區四大主體功能分區。

四大主體功能分區建設具體安排。(圖片資料來源於山西發布)
此外,規劃還對長城保護和文化傳承工程、長城文化研究發掘工程、環境配套提升工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工程、數字再現工程五大工程作出系統安排,提出了保障機制。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山西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趙曙光&&,山西將在省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研究,編制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專項規劃,長城資源重點市縣、重點項目編制長城保護建設專項規劃,加快構建涵蓋省、市、重點縣和重點項目的四級規劃體系。
[編輯:
吳銀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