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推出30條措施力促市場主體倍增
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加快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市場佔有率高的産品和服務品牌;搭建知識産權運營服務平台和金融服務平台……2月22日上午,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力促進市場主體倍增30條工作措施》並進行解讀。
近年來,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好商事制度改革各項舉措“組合拳”,加快市場主體准入準營便利化推進步伐,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我省市場主體數量始終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截至2022年1月底,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達到317.91萬戶,同比增長11.52%,其中個體工商戶數為216.02萬戶,同比增長10.54%。
此次推出30條工作措施,力求內容豐富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切實解決市場主體“急難愁盼”的問題。
創優市場主體全周期管理服務方面
13條措施
一是做到“非禁即入”。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嚴格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堅決做到“法無禁止皆可為”。
二是便利開辦登記。優化企業開辦全程網辦平台功能,&&企業開辦標準化規範化服務指南,加快推行企業開辦“一網通、一窗辦、半日結、零成本”。
三是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深化“證照分離”改革2.0版,拓展告知承諾制範圍,細化告知承諾實施標準,着力推進照後減證並證,實現更多審批事項“准入即準營”。在餐飲、便利店、藥店等高頻領域推行“一業一證”。
四是深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改革。深化“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鼓勵個體工商戶線上、線下“一照多址”經營。
五是試點推行登記確認制改革。在綜改示範區試點推行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申請人將企業設立、變更、登出文件提交登記機關確認,即可完成相關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
六是推廣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完善電子營業執照管理系統,推廣電子營業執照在貨物報關、銀行貸款、項目申報、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等領域的應用場景。
七是實施“容缺受理”。對基本條件具備、主要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次要條件或申請材料欠缺的政務服務事項,申請人作出相應承諾後,即可先行受理並開展審核。
八是完善企業信息查詢服務。加強全省市場主體登記檔案的歸檔管理、電子化加工,依託“晉企查”系統,為市場主體提供自助查詢快捷服務。
九是與銀行聯合開展金融專項服務個體工商戶工作。推進商戶信息共享,優化信貸服務方式,力爭2022年底前投放貸款50億,2025年底前投放貸款240億。
十是提升市場主體年報效率。上線電子營業執照登陸功能,開發微信年報小程序。持續推進企業年報“多報合一”,避免多頭報送、減輕企業負擔。
十一是推進企業簡易登出登記。拓展簡易登出登記適用範圍,壓縮登出公示時間。持續開展長期吊銷未登出企業清理,提高市場主體退出效率。
十二是完善個體工商戶幫扶政策。&&《關於支持個體工商戶倍增質升的若干措施》,從拓展行業領域、便捷市場准入、財政稅務支持、方便貸款融資等方面明確培育扶持政策。
十三是簡化“個轉企”程序。&&“個轉企”辦法,將“個轉企”程序由登出個體工商戶再新設公司,改革為直接變更登記。
深化質量技術全要素精準賦能方面
5條措施
一是推進“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設。“高標準+嚴認證+強監管”,加快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市場佔有率高的産品和服務品牌,確保“山西精品”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二是加大標準化支持服務力度。推進標準化公共信息服務,推動標準化試點示範創建,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化活動,穩步推行“山西標準”標識制度。
三是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創新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開展質量巡診幫扶活動,推廣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推進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
四是降低檢驗檢測費用。省檢驗檢測中心對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對省部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對我省戰略新興産業的産品研發和工藝改進,檢驗檢測費按70%收取。
五是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指導幫助企業完善計量檢測體系和量值溯源體系。以“民用四表”等民生計量領域為重點加強計量檢定,築牢市場公平公正的基準線。
強化知識産權全方位保護運用方面
5條措施
一是提升發明專利預審效率。中國(山西)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對新能源和現代裝備製造業發明專利進行預審,將發明專利授權周期由18.5個月縮短至6個月。
二是推進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工程。搭建知識産權運營服務平台和金融服務平台,與中國銀行山西省分行聯合開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一站通·全省行”活動。
三是實施專利轉化專項工程。建立健全省級專利轉化運用的激勵機制,暢通供需對接渠道,實施專利轉化專項,助力中小型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四是實施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建立地理標誌保護機制,開展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建設工作,指導市場主體規範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
五是加強知識産權行政保護。強化專利侵權糾紛調處工作,推動維權援助站點建設,加大知識産權行政執法保護力度,嚴厲查處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
堅持市場秩序全過程公正監管方面
7條措施
一是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落實。依託“12315”“12345”等政務熱線完善市場公平競爭投訴機制,徹底清理與企業性質挂鉤的行業准入、資質標準、産業補貼等規定和做法。
二是加大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廣泛宣傳“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引”,提升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意識。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
三是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聚焦食品、老人和兒童用品等民意最盼的重點領域,加大執法力度、打擊假冒偽劣,曝光典型案例、震懾違法分子。
四是推進放心消費創建。圍繞“安全、質量、價格、維權、服務”五個放心目標,量化考核標準,明確獎懲機制,強化示範作用,打造“放心消費在山西”金字招牌。
五是推行柔性執法。落實《山西省市場監管領域包容免罰清單(試行)》,通過責令改正、批評教育、告誡約談等手段,促進市場主體依法合規經營。
六是完善信用修復機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實施信用修復,解除信用約束措施,鼓勵失信市場主體糾正失信行為、重塑良好信用。
七是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強化涉企收費規範治理,推動降費減負政策落實,幫助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記者 許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