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月17日,“雙減”後的首個寒假結束,太原市多所中小學迎來新學期
開學啦!開啟虎年新期待

2月17日,山西省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新道街校區開學第一天,孩子們戴着口罩有序走進校園,並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記者 武佳 攝)



2月17日,新學期太原市中學開學、小學報到。“雙減”之後,學生們的首個寒假生活有什麼變化?對新學期學習有哪些期待?記者走訪太原市多所學校,聽聽大家怎麼説!
寒假作業有趣了
假期後首次見面,不少學校的老師們都收到了學生們的個性寒假作業。
在新建路小學,一個個“小老虎”出現在校園裏。放假前,學校設計了“愛仁虎”“愛慧虎”“愛健虎”“愛創虎”“愛趣虎”5隻可愛的小老虎陪伴孩子們的學習,孩子們選擇其中一隻小老虎,用繪畫、剪紙、泥塑、拼貼等藝術形式錶現出來。小老虎旁邊,孩子們用一句話寫下新學期為了做更好的自己,準備在哪方面怎麼努力。這不,假期一結束,學生們就開心地捧着自己的專屬小老虎走進校園,展現給老師和同學們,迎接新學期。
在萬柏林區公園路萬科紫郡小學,寒假作業是趣味盎然的項目化學習課程。項目化學習課程包括“大紅春聯我來寫”“傳統美食我來做”“節日習俗我來畫”“春節英文我會講”“春節祝福我來送”“文明理財我能行”“節日軼事我來寫”“傳統文化我來學”。假期結束,學生們帶着自己的項目化學習評價單《過傳統節日揚民族精神》,相互交流這個春節自己的趣事。
寒假剛開始,雙塔北路小學的學生們就收到一份特別的寒假作業,“小小探究行”府城研學。低年級的學生打卡府城,感受濃濃年味,感受家鄉過年的氣氛;高年級的學生則追尋歷史的“活化石”,通過走訪,了解記錄太原的大街小巷豐富多彩的地名,比如,以數字為名的三聖庵、四岔樓、五魁巷;以顏色為名的紅溝路、綠柳巷、黑土巷;以作坊集市為名的羊市街、豬頭巷、靴巷……從這些各具特色的地名中,可以窺見太原的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學生們也可以跟隨父母,查閱了解街道的歷史,比如,柳巷、帽兒巷、上馬街……看看這些從很久以前沿用至今的名字背後藏着怎樣有趣的故事。
圍繞北京冬奧會,不少學校佈置了相關的探究類作業。小店區第三實驗小學二年級的寒假作業,主題就是“冰雪奇緣,數學之趣”。老師讓學生們收集並整理“短道速滑”“速度滑冰”中第一、二、三名選手所用時間和距離;將自己感興趣的冬奧會項目進行統計與整理;在觀看冬奧會比賽過程中,找尋與數學有關的知識點,如時間中的時分秒和一萬以內的數等。孩子們提交的作業形式內容非常豐富,也對不同的冬奧運動項目有了更多了解。拿着自己的假期作業,張彧明興高采烈地告訴老師,“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績打破奧運會紀錄,奪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金牌,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在這個項目上奪得金牌。”
肩上書包變輕了
2月17日,太原市的中學生已經開始了正式的學習。
太原市十二中門口,初二學生劉宇浩背着書包邁着輕盈的腳步,走進校園。“‘雙減’後,孩子的書包真地變輕了!”家長王女士感慨,“大部分的作業在學校完成了,不用的書就放在學校裏,書包輕便了許多,腳步也輕快了。”
對於這一點,小學生和家長感觸更深。“不用背又重又大的書包,拿個手提袋就夠了。”新建路小學學生周昱彤告訴記者,現在每天回家可以做很多運動,跳繩、騎自行車,有時候跟媽媽學寫毛筆字。對此,張語涵同學也深有同感,“現在我有更多的時間讀書,上我喜歡的舞蹈課。”
為了給家長的教育減負再加速,合理利用“託管時間”,新建路小學推行了“免費特色延時託管,作業不回家”活動。課後託管時間,督促學生把這一個半小時合理利用起來,在老師的監督和陪伴下完成作業,並由值日老師負責檢查。對新建路小學的學生來説,“不把作業帶回家”已成為常態。晚上放學後,大多數學生都會把書包留在學校,拎着一個手提袋就回家了。
減量不減質,“雙減”首要是提升學校育人水平,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因此,提升作業管理水平,控“量”提“質”,很多學校開啟了探索多維作業的新模式。同時,着力打造高質量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小店區教研室教研員王會萍説:“精心設計的作業,更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增加了實踐性、體驗類等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的學期有盼了
2月17日一早,西溫莊小學五年級學生顧可意和同學們排隊在測溫儀稍作停留,然後快步衝進校園。“又可以跟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了,希望新學期能做更好的自己。”顧可意説。
經過一個寒假,顧可意最惦記的就是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春天就要來了,我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種植了,幾個月後就能收穫新鮮的蔬菜。”説到這,顧可意滿懷期待。勞動研學實踐是西溫莊小學課後服務中的一門課程,根據時令,不同年級的學生會在放學後分批來到勞動實踐基地,認識農作物,體驗勞動快樂。春種、秋收、夏耘、冬藏,孩子們在這段美好時光中探尋四季奧秘,也更期待開學後和同學們共同勞作的體驗。
而對於建設北路小學的劉子涵來説,開學不僅意味着能再次見到想念已久的老師同學,也意味着又能體驗“帶球過人,射門!”的感覺。足球活動作為建設北路小學的一張名片,30年來一直備受學生喜愛,足球社團也成為四點半放學後孩子們最喜歡去的社團。“寒假看了女足的比賽,太帶勁了!希望我也能像中國女足一樣,將來有機會為國爭光!”劉子涵的媽媽説:“孩子參加足球社團後更陽光了,做事情時心態積極向上,不服輸,不輕言放棄,而且執行力強。這才是孩子應該有的樣子!”“雙減”之後,太原市各公辦小學從課後服務時間、服務內容、服務保障等方面建立了機制,統籌制定課後服務具體實施方案,按照“一校一案”,全面提升校內服務品質。每天下午4點半後,家庭作業、“課程超市”、研學實踐……孩子可以隨心選擇“菜單式”課後服務,在形式多樣而有溫度、有特色的課後時光中,釋放天性,全面發展。各學校結合自己的辦學特色,充分發揮特色校的辦學優勢,努力開創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
練就一項技能,培養一個興趣,點燃一個夢想,不僅讓孩子們的未來有更多可能,也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期待開學。
開學首日,是充滿儀式感的一天,也是虎勁十足的一天。期待同學與老師齊努力,再迎着春風,塑造越來越進步的自己。(記者 王冠興 楊晶)
延伸
學校“課後服務” 家長們還有新期待
2月17日,太原市多所中小學開啟了新學期。“神獸歸籠”後,家長們的期待,從“開學”變成了“課後服務”。
不久前,《太原市中小學校課後服務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對全市中小學校推進課後服務範圍、時間、內容、人員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具體要求,確保課後服務順利實施。目前,太原市各小學開展了哪些課後服務?新學期,家長們對課後服務還有哪些期待?開學第一天,山西晚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課後“素質拓展”受到一致好評
“雙減”政策落地後,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成為基礎教育改革新的發力點。為此,太原市各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後託管服務。
活力課程,是省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特色課程,着眼於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是一種“素質拓展”課程。目前,學校擁有8大類、43項、122個活力課班。利用下午學生託管的時間,學生們分年級、分時段普及式走班制課程,每個孩子每週至少能上一節“活力課”。“上學期我參加了沙盤課,課程很有趣,老師教會我們遇到問題該怎樣解決,幫助我們成長。”省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新道街校區三年四班的王昱舒説,新學期,自己想報名籃球課,“春天來了,我想多活動活動,鍛煉身體的同時長長個子。”同樣上三年級的岳昊熙上學期學的編程課,“我特別喜歡編程課,每次上課都很開心。”他説,“通過編程,我可以讓機器小貓走路,下學期,我還想上編程課,讓機器小貓做出更多動作。”
採訪中,很多家長對學校的“素質拓展”課程給出好評。“女兒學的是爵士舞,我感覺挺不錯的。”送了孩子後一名家長説,女兒以前每週六下午在校外學習舞蹈,學校有了爵士舞課程後,選擇了在校內學習,“學校請的老師很專業,在校內一樣能學好。”
據省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新道街校區副校長陳曉艷介紹,該校各活力社團均聘請正規專業機構或具有較高專業造詣的老師授課,同時,學校聘請課程專家及學校各科名師成立“社團課程研究小組”,負責審核原有課程及開發新課程,並指導活力團隊課程不斷更新,日趨完善。
做好“5+2”之外 家長還有新期待
根據《太原市中小學校課後服務實施意見》,今後太原市將全面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週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
太原市明確,周內課後服務,可以充分用好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免費補習輔導;可以安排學生在指定場所上自習,自主完成作業,進行學生作業個別答疑;也可以安排學生參加科普、體育、藝術、勞動、閱讀等各類社團活動或興趣課程,安排學生在閱覽室、圖書館等區域開展自主閱讀或讀書交流活動。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延時託管服務。
太原市的課後服務堅持公益導向,學生自願參加。按照“一二年級不把書包帶回家、三四年級不把作業帶回家”的宗旨,大部分同學都能在學校完成書面作業。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小學生家長了解到,孩子們在家做作業的時間相比以往大大縮短,回家之後的時間多用來閱讀或者預習,家長們大都對課後服務效果&&滿意,其中部分家長對新學期的課後服務還有了新期待。
劉女士的孩子今年上二年級,每週在學校上一節“科學實驗”課。“孩子本來只對手工感興趣,自從上了科學實驗課,動腦與動手結合起來,孩子對科學的興趣一下激發出來了。”劉女士説,新學期孩子想繼續學習這個課程,但也想和好朋友一起學“花樣跳繩”,“現在孩子每週只能選擇一門興趣課,新學期希望學校進一步拓展興趣課程,給孩子們報名參加兩種興趣課創造機會。”
採訪中,還有家長&&,“5+2”之外,學校要是在周末也能開展興趣班或者社團活動就更好了。“與其讓孩子在校外培訓機構拓展興趣愛好,不如讓孩子回歸學校,學校教學質量有保障,安全設施更充足,家長們也更放心。”劉先生説,自己兒子一直喜歡打籃球,可惜自家小區沒有場地,只能讓孩子周末在培訓機構打球,要是學校在周末能夠開放場地或者開設籃球社團,肯定有很多孩子爭相報名,就算收費大家也願意,“我們已經和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反映了這個事情,希望可以酌情考慮。”(記者 王冠興 武佳)
特寫
再次回歸校園 師生“一起向未來”
2月17日清晨,太原市的天空飄起了雪花,山西省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新道街校區門前又“熱鬧”起來。開學第一天,孩子們戴着口罩、排着整齊的隊伍,有序走進校園。令他們感到驚喜的是,每個人都收到了一份學校特製的虎年禮物——“實”虎成長卡。當日,該校2500余名學生分批次返回久違的校園。
春雪中,新道街校區洋溢着新年的喜慶與學生們歸來的喜悅。校門口,四個卡通造型的“實”虎一字排開,向孩子們傳遞着春日的祝福。這四隻虎以“實”虎向未來為導線,分別是健康虎——做體質健康的少年、智慧虎——做有擔當的少年、幸福虎——做自我管理的少年、活力虎——做全面發展的少年。不到8時,學校老師、交警、片區戶籍警就已經守到校門前,把一張張載着美好祝願的“實”虎成長卡送到每一個返校歸來的同學們手中。“剛返校就收到新年禮物我很開心。”六年一班的王棣弘説,“現在我們國家正在舉辦冬奧會,口號是一起向未來,我們收到的卡片是‘實’虎向未來,承載着老師對大家的期待,新學期我們也要像奧運健兒一樣努力拼搏,爭取更好的成績。”
新學期,新道街校區的開學第一課主題就是“我們一起向未來”。山西晚報記者走進六年一班教室時,班主任馮老師正在引導孩子們分享假期的經歷與收穫。有的孩子講述了自己參與冰雪運動的經歷,有的談到了太原古縣城的文化底蘊,還有的分享了假期中閱讀圖書的體驗。開學第一課上,“冬奧會”“中國女足”“疫情防控”“勇於拼搏”等成了孩子們口中的“高頻詞彙”。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將自己本學期的“實”虎奮鬥目標鄭重地寫在成長卡上,期待着開學典禮上能被校長抽取當眾宣讀。“做全面發展的少年”是六年一班學生高一平新學期的新目標。“每天收看冬奧會,是我們全家在這個寒假的重要節目。我特別喜歡谷愛凌,她很開朗、自信,可以勇敢面對任何困難。新學期,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樣,勇敢向未來,做全面發展的少年。”高一平説。(記者 武佳)
相關
開學首日遇雪天 早高峰變“加長版”
2月17日,太原市,開學首日恰逢下雪,交通早高峰壓力不小。交警部門提醒,“開學季”剛剛開始,大家及時調整、適應新的出行模式,一週後,交通狀況將恢復平穩。
學校周邊臨時停車位 注意停放時間
當日7時許,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府東街解放路口,受開學的影響,車流量比往常多了不少。山西晚報記者看到,車流中夾雜着學生流,車輛行駛緩慢,儘管路口都有交警執勤,但還是有一部分送學生的家長在路邊隨意停車,影響了交通。“從往年情況看,學生開學後,學校周邊的交通狀況必然會受到影響。”交警提醒。
為了解決學校周邊接送車輛的停車問題,交警部門也在不斷嘗試新的舉措。部分學校設置了即停即走區域,接送孩子的車輛只能停一排,而且必須即停即走,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分鐘,第二排停放的車輛將被處罰,並將被反饋給學校。對於在學校門前亂停亂放、影響其他車輛通行且不聽交警勸阻的駕駛員,交警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有些學校則設置了臨時停車位,上下學時段家長可以將車停放在臨時停車位內,但需要注意的是,停車位時間有限制,超出時段也將面臨處罰。
早高峰要提前規劃出行路線
受開學、降雪的雙重影響,太原市早高峰延時,部分路段直到10時30分才逐漸回落。交警部門介紹,進入“開學模式”後,一些主要街路和交通節點的高峰期也因此提前。像府西街、府東街、長風街、雙塔西街、并州路、建設路等主幹道路和濱河東路、濱河西路以及四條環線等城市快速路的交通早高峰將會比假期提前30分鐘到來。以府東府西街為例,寒假期間7時30分左右才會進入高峰,而在開學首日,7時之前車流量就已經飽和。
交警部門預測,工作日7時15分至8時15分、17時30分至18時30分將會是最擁堵時間段。太原市民需要約一週時間去適應開學後的早晚高峰,待市民調整好適合自己的固定出行路線後,高峰時段的擁堵現象將會有所緩解。司機開車途經學校路段時注意減速慢行,避讓學生,不要亂鳴喇叭,出行時盡量繞開學校周邊路段。
交警部門提醒,學校周邊道路的交通壓力較大,遇到車流行駛緩慢時,一定要克制浮躁情緒,服從交警或協警的指揮疏導。學校、家長應督導學生走斑馬線等過街設施,不要發生闖紅燈、與車輛爭搶等情況。學生需要遵守交通規則,避免安全隱患。比如有規定,學生12周歲以上才能騎自行車,16周歲以上才能騎合格電動車,中小學生均不能騎超標電動車。但在一些中學附近,民警還是發現不少學生騎超標電動車上下學。(記者 楊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