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開展

2022年01月30日 08:20:27 來源: 太原晚報

  原標題:感受“考古的溫度”

  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開展

  夏縣師村出土的石雕蠶蛹。

  “考古的溫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1月29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館開展。此次展出2016年至2020年出土文物387件(套),展示了“十三五”山西考古的新突破。通過一件件器物和展陳,觀眾與考古工作、考古人近在咫尺,直觀感受到考古過程的繁瑣細緻,“品嘗”考古成果的豐盛。

  展覽由山西考古博物館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院、山西博物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雲岡研究院、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臨汾市博物館等多家科研機構協辦。

  亮眼的“成績單”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院長王曉毅介紹,展覽以青燈黃卷、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的山西考古工作者開篇,闡釋5年的考古成就及重要收穫,通過“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4個單元,以凝練的語言和創新的展陳方式,呈現了考古學的新認知。

  4個單元串起了山西5年考古的“成績單”。人類起源研究的山西新突破,涵蓋將山西早期人類歷史向前延伸至240萬年的西侯度研究成果,以丁村為代表的早期智人生活場景探索,在大同李汪澗發現的東亞現代人本土起源新證據。

  距今7000年至3300年的早期文明之路,涉及對繅絲養蠶、穀物釀酒技術的討論成果,彩陶藝術巔峰、黃土高原建築傳統、採銅冶煉技術的新認識等。

  中國早期國家向大一統帝國演進中的山西實踐。商周秦漢時期,山西經歷了晚商方國對峙、晉國霸業的輝煌,再到秦皇漢武的天下一統,這些考古發現,完整闡釋了山西全境中原化歷程。

  南北大通道上的社會生活。北朝至明清的兩次民族融合高潮,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礎,山西作為承接中原與北方過渡區,發揮了重要紐帶作用,是多元文化和時代風貌的集中展示地,平城東西匯流,大唐河東富庶,宋室忠孝節義,金元瓷耀千秋,明清藩鎮空前,呈現了一幕幕鮮活的地方史畫卷。

  “穿越”考古現場

  配合文物展示的陳展設計,有幾個隱藏的“彩蛋”。進入展廳的“時光之門”,有象徵意義,像穿越古今的窺視;解讀文物的説明牌,直接絲印在展陳櫃上,樣式與考古標籤一樣,既有考古特色,又增強展陳的秩序性和簡潔感;青銅器展示,配以全形拓和素描,增強空間觀感,提升表達效果;以復原的方式呈現考古背景,比如中心展品“陽泉平坦垴戰國古井”,就是原物復原。

  展廳中還有一個“神器”,就是數字多媒體展示。技術支持程虎偉介紹,這項特別展示,借助文物三維數字化和沉浸式交互展示技術,對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的一座貴族墓葬進行還原展示。公眾可以通過觸屏互動,“親臨”當時的考古現場,回溯墓葬發掘過程,了解墓葬結構特點,還能通過熱點按鈕,對比觀看文物出土時的原始形態和經修復後的完整面貌,深入了解考古工作和歷史信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文物活起來”。

  山西考古發端於西陰遺址的發掘,是我國近代考古的重要起步地,山西考古人秉持中國考古傳統,為中國考古事業付出艱辛努力,呂梁中,太行山下,汾河灣旁,桑幹河邊,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此次展覽名稱“考古的溫度”,展示了山西考古前行的力量與考古人純真的情懷。記者 陳辛華 文/攝

[編輯: 王浩慶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1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