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省“兩會”特別報道】社會保障繪就民生幸福溫暖底色
持續增進人民福祉、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過去的2021年,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政策接續落地惠民,越織越密、越織越牢的民生安全保障網穩穩托底三晉百姓的幸福生活,繪就民生幸福溫暖底色。
保障越來越多待遇越來越高
為保障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勞動者權益,我省&&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17條”。2021年12月27日,省人社廳、省醫保局等8部門對平台企業聯合指導,深入解讀,推進新政落實落地。2021年以來,我省不斷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樣的政策接續&&,民生社會保障網覆蓋越來越寬、越織越牢,讓三晉百姓享受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我省不斷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我省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會保險覆蓋範圍持續擴大。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644.85萬人、499.52萬人、638.62萬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超過95%,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基本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243.25萬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保障網覆蓋全民,越織越密,讓百姓醫有所保。我省深入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全面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限制,讓社會保險安全網覆蓋最廣人群。
社會保險待遇穩步提高,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月增加161元,惠及退休人員279萬人。失業保險金、工傷職工“三項待遇”等接連上調,2021年9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提高。我省有2500余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保待遇穩步提高,城鄉群眾參保可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待遇,生病住院可按比例報銷,還可按規定享受普通門診統籌,高血壓、糖尿病“兩病”門診用藥保障,門診慢性病,門診特藥等門診保障待遇。2021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執行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普通門診統籌,多發病、常見病就醫購藥還可享受200元門診報銷。
社會保險統籌層次不斷提升,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實現養老保險政策、基金收支管理等“七統一”,率先納入全國統籌信息系統,為實施全國統籌打下基礎,做好準備。我省&&“三個辦法”,全面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預防、康復、補償”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我省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啟動,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年失業保險穩崗返還2.12萬戶,惠及188萬職工,助力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緩解經營壓力。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的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創新發展,1595.69萬人參保,越來越多群眾受益。
我省將守護人民健康放在突出優先位置,2021年,疫苗接種與快速傳播的新冠肺炎病毒展開賽跑。從高風險、重點人群到普通人群,從老人到孩童,三晉百姓免費接種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構建群體免疫屏障,三晉百姓從免費接種中體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務越來越細辦事越來越快
以前人找政策,現在政策找人,這樣的變化晉陽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社保專管員小魏感受很深。“前些日子,社保局的工作人員主動&&我們,要求更新一下企業銀行賬戶信息,沒幾天,2.7萬餘元就打到賬戶上。這筆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我們沒申請、沒見面,沒領到工作人員還打電話&&我們更正信息,社保真金白銀支持我們企業疫情期間渡過難關,真是服務到家了!”
為穩就業、保就業,我省堅持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失業保險參保企業實行繳費穩崗返還。2021年,我省實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免申即享”,返還資金直接打進企業賬戶,還在年底開展集中“清零”行動,讓符合條件的企業能全部享受到國家政策紅利。
2021年,我省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三晉百姓辦理社保事項更為便捷。
以社保大數據“領跑”推動繳費“零跑”,我省推動社會保險數據共享,提升繳費便利度,實現業務數據實時流轉、繳費信息實時傳遞,繳費人辦費由“當日辦”到“實時辦”。企業社保費每戶數據傳遞時間由平均140分鐘縮短至平均5分鐘。我省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為群眾辦事材料、手續做“減法”,將省直事業單位人員調入涉及的8項人社相關服務事項整合成一件事、一套材料,一個窗口,打包辦理。我省聚焦“減時限”“減材料”“減跑動”,重塑業務流程,用“承諾”替代“證明”,推動證明材料“能減盡減”。社保參保證明材料打印“全省通辦”,企業社保登記事項納入“多證合一”、實行“一網通辦”,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為社保卡功能做“加法”,持加載“交通一卡通”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可在全國多個城市刷卡乘坐公交地鐵。
成都市市民魏玉梅在我省出差,使用成都市職工醫保在武鄉縣人民醫院成功直接結算門診費用。2021年,全省醫保系統繼續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範圍。12個統籌區117個縣(市、區)全部雙向開通普通門診跨省就醫直接結算服務,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在全國率先實現縣域全覆蓋,提前1年完成國家確定的目標任務。1-11月份,我省與全國30個省(區、市)實現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12.06萬人次,費用29.8億元。普通門診跨省直接結算8.6萬人次,費用3579.76萬元。
“一網通辦”“掌上辦理”“脫卡支付”……一系列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加速推進,三晉百姓享受到更多便利。
救助越來越精準兜底越來越紮實
回眸2021年,我省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全面推進,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工作成效明顯,低保標準動態調整、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殘疾人、孤兒等關愛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弱勢群體、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走進陽曲縣黃寨鎮錄古咀村低保戶劉玉鎖老人家,炕頭上貼着“困難群眾救助暖心卡”。低保金、高齡補貼、供暖補助、愛心奶、電費補貼、一次性生活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老人可以享受的政策和金額,以及監督電話都標注得明明白白。“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民政部門工作人員服務到位,讓我們低保戶心裏既溫暖又亮堂。”劉玉鎖説。
2021年,我省對困難群眾的救助服務精準又暖心。各級民政部門對服務對象普遍開展走訪慰問,在救助對象家中張貼“救助明白卡”,將救助政策、受助類別和金額、經辦人員姓名和監督電話等公開。全省共走訪慰問50.4萬人次,支出885萬元,幫助解決個案問題2155個。
2021年,我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穩固。城鄉低保標準省級統籌再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同步提高,我省建立了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及時到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021年,兜底保障更為紮實。我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措施,5年過渡期內,保持現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産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員,依規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及臨時救助,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我省對未在兜底保障範圍內的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7.4萬人進行摸底排查,對符合條件的11420人給予了救助。
推動“老有所養”,我省不斷健全養老服務政策體系,省委、省政府&&《關於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支持社區養老服務18項舉措。省政府連續兩年將“新建30個城鎮社區養老幸福工程”列入民生實事,各地大力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推動全省各級大抓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兩年來全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場所增加近300家。
推動“幼有所育”,我省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加速建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省政府成立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11個市、117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由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主任)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全省有5078名孤兒、5758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基本生活保障範圍。孤殘兒童手術、病殘孤兒疾病治療、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等行動有序開展。
為有效降低群眾看病購藥負擔,省醫保局着力推動降低醫藥虛高價格,積極開展規範藥品挂網工作,目前,2239個化學藥品價格下降,平均降價23.9%,基本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省平台挂網的同品種同質量層次藥品價格差異過大等問題。我省醫保部門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通過落實國家集採中選結果,開展本省集採,參加“京津冀”、廣東等14省省際聯盟集採,集採品種範圍進一步擴大。目前,已開展的集採藥品達500種以上,醫用耗材達50種,其中已落地執行的藥品267種、醫用耗材33種;已落地執行的國家談判藥品221種。集採産品平均降價50%以上,我省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品種數量居全國各省(區、市)前列。
2021年10月初,我省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秋汛。災情發生後,我省民政部門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採取確保資金按時足額發放、簡化優化救助程序、強化“救急難”工作等措施,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做好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截至2021年11月7日,全省累計實施臨時救助56568人次,其中救助低保、特困人員28722人,累計發放救助資金3824.5萬元;125家受損養老機構全部恢復運行,妥善安置供養對象1699名。暖冬更暖心,我省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開啟了災後全新生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省社會保障安全網托底百姓穩穩的幸福生活,讓三晉百姓擁有更踏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高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