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新居、新年、新奔頭——山西洪澇災害受災群眾走訪見聞

2022年01月01日 22:30:3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太原1月1日電題:新居、新年、新奔頭——山西洪澇災害受災群眾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紫薇 楊晨光

  1日清早,47歲的山西省安澤縣石渠村農民李玉星把床舖扯平,又掃了掃地,讓54平方米的新居乾淨清爽。他和愛人不到十點就開始包韭菜雞蛋餡餃子,迎接新的一年。

  “雖然遭了災,但政府幫助修了新房子,心裏沒啥負擔,做點好吃的,踏實過節。”李玉星笑着説。他家是脫貧監測戶,這幾年日子一點點地紅火了起來,直到去年10月的那場洪水突然來襲。

  山西省安澤縣石渠村村民李玉星在新房打掃衞生(2021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村口,沁河潺潺流過,紅磚房依山排列。仔細觀察,仍能發現兩個多月前洪水過境的痕跡。河灘地的玉米稈朝下游倒伏,水中橋墩上仍有明顯的深色水位線。但受災群眾的生活已撥雲見日,大不相同。

  冬日的太岳山區,清冽通透。在村子西面,包括李玉星家在內,一排三戶的重建新房分外惹人注意。院子平整,房子整齊結實,屋內陽光充沛,縣裏給他們統一安裝了空氣能取暖設備和地暖設施,屋內溫度有將近20攝氏度。

  記者在安澤縣多個受災村莊走訪發現,重建房屋的標準基本相同,院子裏的紅對聯、大“福”字記錄着莊戶人家喬遷時的欣喜。

 

  山西省安澤縣石渠村村民劉銀枝在新房內(2021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2021年10月,山西遭遇罕見洪澇災害。安澤縣降水量是歷年同期的4.1倍,全縣境內6個鎮、67個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災,許多群眾的住房坍塌損毀。在對全縣271戶受損房屋進行逐戶現場鑒定後,安澤縣確定了190戶修繕重建戶,其中,123戶需重建,67戶需修繕加固。

  李玉星住了20多年的房子也在洪澇災害中倒塌,所幸夫妻倆及時撤離。發現房子倒塌後,妻子在門口號啕大哭,李玉星也急得説不出話來。“存下的錢根本不夠修房,冬天怎麼過?滿腦子都是這些事。”看著殘缺不全的房樑,李玉星的心情就像當時烏雲密布的天空一樣。

  這是在山西省安澤縣石渠村村民魏小黑新房內拍攝的安澤縣2021年因災受損農房重建工地明白卡(2021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村幹部很快發現了李玉星和村內其他幾戶房屋受損戶的困境,積極為他們協調過渡住房。與此同時,安澤縣的災後重建修繕工作也快速展開。

  安澤縣住建局村鎮股股長田紅江介紹説,重建戶的房屋由縣住建部門尋找有資質的施工單位進行統一設計施工。按照山西省要求,對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監測戶戶均補助資金6.6萬元,不足部分由縣級財政兜底,不需要個人出錢;普通戶戶均補助資金4萬元。

  山西省安澤縣第五村村民賈連德(左)和亓小愛夫婦在新房內吃午飯(2021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山西省安澤縣石渠村村民李玉星在新房內整理床舖(2021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經加班加點工作,安澤縣123戶因災受損農房重建戶在2021年12月初搬進了新居,李玉星就是其中的一戶。他家和石渠村的另外兩戶因災受損脫貧監測戶一起,重新選址,集中重建住宅。

  不久後,李玉星和村民們還拿到了保險公司對糧食減産的賠償,每畝地有360元。“損失得到補償,還有了溫暖的住處,心裏再也不慌了。”李玉星説。

  李玉星的愛人身體不好,常年需要他照顧。村裏考慮到這一情況,便安排李玉星在村裏的公益崗位就業,負責打掃衞生,每年能有近6000元的收入。“我這是雙喜臨門哩”,李玉星逢人就説,高興得合不攏嘴。

  吃完餃子後,李玉星背起掃帚出了門,在他身後的新房大門兩側張貼着一副對聯:黨恩順民意靄新居,政策暖人心映華堂。(完)

[編輯: 王浩慶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