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12月28日電(王亮)2035年山西生態環境什麼樣?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汾河是什麼樣?青雲素波、兩岸錦繡……在28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山西省“十四五”“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會上,發布者用一串頗具畫面感的詞語描述未來的三晉大地。

新聞發布會現場。
據了解,黃河干流山西段總長965公里,流經山西省4市19縣(市、區),流域面積涵蓋山西省11市86縣(市、區),佔山西省總面積的73.1%;呂梁山、太行山“兩山”面積佔到山西省國土面積的83%,涉及11個設區市 、81縣(市、區);汾河、桑幹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和大清河“七河”流域面積佔山西省國土面積的72%。
“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生態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對於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一級巡視員陸東&&,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編制《山西省“十四五”“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
陸東稱,規劃圍繞生態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經濟發展三大領域,提出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黃河流域”高標准保護;加強呂梁山、太行山生態保護修復,築牢綠色生態屏障;實施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五湖”綜合治理修復,推進美麗河湖建設;發展生態經濟,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打造三晉生態文化等5大任務。

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服務中心主任、省環境規劃院院長劉亞敬&&,規劃在展望2035年目標時提出,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基本每天都是優良天,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成為常態;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實現“一片凈土皆放心”;“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得到有效發揮,華北地區重要綠色生態屏障厚實舒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