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太原教育減負新觀察

2021年12月08日 08:16:25 來源: 山西日報

  原標題:讓家長和老師擺脫焦慮,讓教育回歸到本真狀態

    太原教育減負新觀察

  冬日下午,太原市中小學校園裏,最後一節課的鈴聲響過之後,有的孩子背着書包輕鬆離開,有的孩子興高采烈地參加課後託管興趣班……這個學期,許許多多中小學生都體驗到了新的校園生活——在學校可以吃到“家”味十足的午餐;作業不用帶回家,校內就能完成;放學後還可以在校園內參加喜歡的社團活動。

  教育減負旨在切實減輕有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過重學業負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逐漸形成家、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

  教育減負如何落地見效?太原市積極破題,認真作答。

  因人而異,增強指導,像備課一樣“備”作業

  “如今的親子關係,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太原家長李菲告訴記者,從前兒子上小學時,從作業下載打印、批改作業、打掃衞生、班級佈置,樣樣都得家長“包辦”。現在,這樣令人手忙腳亂的時刻很少了。

  圍繞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的學生課業負擔、教師工作負擔、家長負擔和學校負擔等主題,太原市教育局通過查閱全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相關數據及“學生問卷調查”數據,與各縣(市、區)部分學校教師座談,與家長進行訪談,分析現狀,對症開方,於去年10月23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從政策層面提出學生“減負”與“增能”並重,為家長“松綁”,為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減負。在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度全國基礎教育優秀工作案例中,太原市“多措並舉確保減負新政落地”入選其中。

  針對校際發展不平衡,學校之間減負“步調”存在差異;“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仍然存在等問題,太原市教育局隨即加緊制定更為詳細的指導政策。經過6個多月反復研討、廣泛徵求意見、修改完善,於今年4月30日制定並印發了《太原市義務教育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試行)》。《意見》要求學校嚴控中小學生書面作業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控制書面作業時間總量。同時提升作業管理水平,控“量”提“質”,鼓勵學校探索多維作業模式;打造高質量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

  “這次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寫校內的問題,包括如何認真上好一節課、如何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如何科學選擇作業內容、如何拓展作業領域等。”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長尹駿&&,“手把手”地提出解決辦法,旨在引領教師和家長轉變觀念,擺脫焦慮,讓教育回歸到本真的狀態。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小店區七中、清徐縣文源小學等探索基礎性和拓展性分層佈置的方式,為每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適恰的作業方案。八一小學一年級的語文作業是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繪製“拼音樂園”,色彩豐富且內容清晰;中輻院學校開展了校本課程,通過學生自主選擇詩歌、繪畫等形式,表現“人間四時”。

  除優化作業形式之外,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吃飽”“吃好”,在“減量”與“增能”間尋求突破,成為學校和教師思考與探索的新方向。太原市第二實驗小學創新教研形式,提前備課,同組教研;古交三小積極嘗試“學導練”+“學樂雲”課堂教學,努力構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營養均衡,校校有食堂,午飯嘗到“媽媽的味道”

  11月23日中午,迎澤區雙東小學的學生依次排隊進入校園食堂用餐。“魚香肉絲,紅燒茄子,這些菜和媽媽做的味道一樣!”孩子們吃得很開心。午餐結束後,老師會安排學生先進行午間小課,做幾件手工或學幾個舞蹈動作,隨後進入榻榻米房和音樂房裏午休。

  雙東小學是迎澤區首家開展“科學餐飲進校園”的公立小學。食堂負責人告訴記者,食譜由營養師根據小學生成長發育的營養需求精心制訂,葷素搭配、營養美味,且菜品天天不重樣。每到周末,工作人員會把下一週的食譜發送到各個家長群。

  2020年,太原市在萬柏林區率先實施了“校校有食堂”行動試點,12所學校通過新建食堂、配餐到校等方式滿足學生用餐需求。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逐步在全市城鎮小學推進“放心午餐”工程,採取新建食堂、中央廚房等多種方式解決學生就餐需求。

  并州飯店“智慧央廚”配送基地是全省第一家智慧餐飲基地,為東崗小學、育英小學兩所試點學校送餐。“蔬菜、肉蛋類等食材的供應,全部來自資質齊全的國營養殖基地,經過嚴格的入庫流程,才能做進一步的加工處理。”基地經理王瑞介紹,“這裡的每一根青菜、每一塊肉都有自己的‘身份證’。配送箱和餐盒上貼有溯源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今天的菜單,原料採買、相關檢驗、菜品加工、配送全程,食品安全在每一個流程上,都看得清清楚楚。”

  圍繞“放心午餐”工程,太原市成立了分管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建立了聯席會議、情況通報、階段性工作報告等3項制度。市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多次到杭州市和鄭州市實地考察中小學午餐運行模式,學習先進經驗。

  與此同時,市縣兩級財政分級負擔,為每名學生每餐補貼3元,為每班每天1名餐後服務管理人員補助120元,納入市縣財政預算。同時強化食品安全標準,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管理、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研究制定《校外配餐企業食品安全基本要求》11條,《太原市城鎮小學“放心午餐”工程校外配餐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細則》101條,夯實安全管理基礎。

  據統計,截至上學期末,太原市投資近2億元,新建學校食堂16個、擴建學校食堂3個,有校外企業配餐的學校31所,在校就餐學生2萬多名。秋季開學後,19個新改擴建學校食堂投入使用;新增42所城鎮小學實施校外配餐企業供餐,能夠滿足4萬多名學生在校午餐需求。到今年底,全市城鎮小學食堂供餐將達到85所,校外配餐小學達到73所,佔全市城鎮小學總數的58%,惠及學生5萬多名。

  內容豐富,時間彈性,課後託管為家長提供“兜底服務”

  為落實國家“雙減”政策,7月30日,太原市發布了《關於暫停全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的通知》,進一步要求全市所有面向中小學生(含學齡前兒童)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一律暫停線下培訓。其實,落實“雙減”的重點仍在校內。只有當校內託管有更豐富的內容服務,才會真正減少校外培訓的實際需求。

  本學期,太原市各公辦小學從課後服務時間、服務內容、服務保障等方面建立了機制,統籌制定課後服務具體實施方案,按照“一校一案”,全面提升校內服務品質。每天下午4點半後,家庭作業、“課程超市”、研學實踐……孩子們可以隨心選擇“菜單式”課後服務,在形式多樣而有溫度、有特色的課後時光中,釋放天性,全面發展。各學校結合自己的辦學特色,充分發揮特色校的辦學優勢,努力開創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

  太原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長馬慧琴介紹説,太原市在公辦小學實現校內託管全覆蓋的基礎上,將在全市中小學校全面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學校可利用校內資源開展課後服務,也可適當引入符合條件的非學科類第三方機構等校外資源聯合提供服務,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將建立嚴格的遴選准入機制和評估退出機制。鼓勵學校與其他學校、社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科技館等開展合作,共同開展課後服務。健全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確保課後服務正常運行。

  小學校內託管獲得了許多家長的認可。市民張慧高興地説,“孩子剛開學的前兩天沒有恢復託管,不到4點就放學,剛回到單位打了卡就得往學校狂奔。校內興趣班開班後,生活才終於回歸正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雙塔北路小學不斷拓寬託管服務形式、項目,利用周二、周五託管時間積極開設音樂、美術、剪紙、書法、足球等社團豐富學生生活。承擔託管服務的不只是學校。親賢社區整合了各類志願者資源,開設“放心吧”輔導班,可為社區孩子們提供下午放學後學習、娛樂、託管等服務。

  “雙減”新政之下,太原教育減負有了新氣象。太原市教育局局長梁宏宇對此也有了更深的思考:“雙減”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重大民生工程。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折不扣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公平優質教育體系,推動教育回歸育人本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辦好新時代人民滿意的太原教育。(記者曹婷婷)

[編輯: 吳銀冰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4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