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練首秀中國首金 董棟給自己打80分
率隊出征蹦床世錦賽,山西隊員胡譯乘、張欣欣獲女子同步冠軍




近日,在2021年蹦床世錦賽上,代表中國參加女子同步項目的山西選手胡譯乘、張欣欣,以全場“碾軋級”的難度13.8及8.3的最高完成分,獲得該項目冠軍,為中國隊摘得本次世錦賽首金。除了山西選手奪冠,賽場邊山西運動員董棟的出現,也吸引了人們的視線。參加了10屆世錦賽,第11次來到這個賽場,他的身份不再是運動員,而是這兩位冠軍的教練員!
32歲由“老將”變“少帥”,不禁讓人疑惑——董棟已經退役了?11月28日,山西晚報記者電話獨家採訪了比賽結束已回國,正在廣州隔離的董棟。長達近三個小時對談中,董棟不僅回答了大家的疑惑,也給自己的執教首秀打出80分的成績。
外國同行挺驚訝“你不練了?”
從5場奧運積分賽到東京奧運會再到全運會,當馬不停蹄圓滿完成比賽任務的董棟,正期待假期的到來時,一張國家隊通知書打亂了他的計劃。“讓我帶隊當教練,第一反應挺意外。但既然領導信任,那我就服從安排。”9月16日,董棟帶着山西隊的三位隊員胡譯乘、張欣欣、楊顏葦和一名天津運動員,開始在南京封閉訓練。
董棟、高磊、朱雪瑩、劉靈玲,這些出戰東京奧運會的國手們,都沒出現在本次世錦賽上,“隊裏考慮我和高磊年紀比較大,而且大家此前比賽加隔離都很辛苦,所以這次世錦賽選拔的全部是年輕人,也是為巴黎奧運周期做準備。”董棟解釋説。胡譯乘、張欣欣此前在全運會上為山西隊奪得蹦床女子團體冠軍,也因此爭取到進入國家隊參加世界比賽的資格,這也是兩人首次入選國家隊。“尤其張欣欣才17歲,這個年紀剛夠參加世界成人比賽。楊顏葦則一直和我、涂瀟同在國家隊訓練,他也是我省男子蹦床隊優秀的年輕後備力量。”
當然,臨危受命的董棟,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教練,也是中國蹦床隊功勳級教練蔡光亮從假期中被“喚醒”,為董棟護航。“有師傅坐鎮,緩解了我的壓力。蔡教練為主教練,我作為執行教練,我們師徒倆搭班子。”
那麼,董棟是徹底告別運動員生涯轉崗當教練了嗎?
這個問題不僅是記者的疑問,那些7月還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欣賞或是與董棟一較高下的運動員、教練員們,紛紛向世錦賽賽場邊的董教練提出同樣的問題。“我以教練的身份出現,讓很多外國同行感到意外,都問我‘你不練了嗎?’我跟他們説教練工作只是暫時的,後續安排還不清楚。”
師傅坐鎮董棟get教練技能
11月10日,蔡教練並沒隨隊出征,董棟獨自帶着本組運動員從南京啟程到廣州,再飛伊斯坦布爾然後轉機到比賽地阿塞拜疆首都巴庫。
但蔡教練這位功勳級教練,可謂是“老將不出國門,已能定奪乾坤”。董棟對山西晚報記者透露,本次比賽中山西隊員奪冠的關鍵點是13.8這個高難度系數。在國內訓練時,蔡教練就以他多年來對蹦床項目和國際比賽情況的了解,以及對兩位年輕選手能力的正確判斷,決定將原來的難度系數提高1.4,這一戰術改變,最終讓兩位山西女將憑藉“難上加難”的優勢力壓日本隊奪冠。
從2005年進入國家隊至今,董棟與蔡光亮已有16年的師徒情。蔡教練把董棟從普通運動員培養成奧運冠軍,如今開始教他如何成為優秀的蹦床教練。“蔡教練對我影響很深。當運動員時,我就會揣摩蔡教練訓練方法、安排,思考教練意圖。現在我當教練,也正在嘗試把蔡教練多年來對我的培養方法,運用到工作中。”
這次“單飛”帶隊出國比賽,董棟就銘記當年蔡教練的一句“自我提醒”——能幫運動員就幫,幫不到運動員就爭取不給他們添亂。“出國後,我能做的就是精神上鼓勵、技術上支持運動員,並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克制住想過多干預、過多關心的衝動。教練要幫助運動員,但幫的目的是讓他們變成獨立自主的強者,太多的干預,反而剝奪了運動員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機會。”董棟這樣理解師傅的話。
雖是新手上路,兩個多月的教練生涯,董棟自我感覺適應得不錯,“當了二十多年運動員,教技術我還是非常自信的。難的是成套動作的編排、訓練節奏的把控這些宏觀層面的內容。還好有師傅助陣,戰略戰術上的安排他拿主意,具體執行由我來,我還是他的學生。”
當山西晚報記者問董棟,給自己的執教首秀打多少分?他想了想笑着説:“80分吧。對於我這個教練員崗位的新人來説,這個分已經挺高了。”
“董哥”要把好經驗分享給年輕人
有趣的是,雖然走上教練崗位,但隊員們卻依舊延續着多年對他“董哥”的稱呼,沒有人改口“董教練”。大家的習以為常,是多年來董棟在隊裏踐行“以老帶新”要求的“後遺症”,“我當運動員時就會以老大哥的身份,跟年輕運動員講技術和參賽經驗。現在雖然當教練,但他們還是把我當大哥,我還是把他們當師弟、師妹。”
在採訪中,董棟説得最多的是年輕人該如何自我成長,並與記者分享了他職業生涯中獲得的寶貴人生經驗。
2008年北京奧運會,董棟與金牌擦肩而過後給自己立下座右銘“實事求是”。“人太容易給自己的失敗找理由。這句座右銘就是要讓我對自己有客觀認識,不要回避訓練中遇到的問題,按照客觀規律把事情做好。感性做人,理性做事。”這四個字,伴隨着他倫敦奧運周期四年的訓練時光,並最終讓董棟站上了倫敦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像這樣的失敗與成功,他經歷了太多,也從中總結了很多道理和經驗。它們是“董哥”多年來一直和身邊隊友、朋友甚至是在大學講座時交流的內容,“我只想把在我身上得到驗證,有效可用的方法告訴更多的年輕人,也讓他們從中獲益。”董棟説。
不會點外賣的董棟 有一切為訓練的自律
從2002年開始蹦床生涯,四屆奧運會集齊金、銀、銅牌,他創造了蹦床界的老將神話,又在2021年迎來教練員的新帥使命。這一切收穫都圍繞着那一張蹦床。但當山西晚報記者問董棟:“你是否真的熱愛蹦床運動?”董棟停頓了幾秒説:“我不愛,但也愛。”
“不愛,因為蹦床這條路不是我選擇的。愛,是因為既然做了,就要把這個事情做好。我愛蹦床帶給我的成就感,雖然我為此吃了很多苦。但任何職業都要經歷漫長的寂寞期,大道至簡,你堅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會有收穫。”他對電視劇《軍師聯盟》中司馬懿的話特別認同,“春種就得秋收,春種春收是違背天意”。
董棟的“春種秋收”是以蹦床為“圓心”7000多天的勤奮與自律。採訪中,他提到一個細節,為了讓身體保持高水準競技狀態,董棟選擇食物的標準是“需不需要”而非“喜不喜歡”。“只要是身體需要的我就吃,哪怕我不喜歡。身體好才能訓練好,一切都是為保障訓練。”當教練前,董棟手機裏甚至沒下載過一款外賣軟體。“大家都笑我連外賣也不會點。最近當教練後,我才下了軟體嘗試一下點外賣。”
現在,教練首秀奪得首金,正在隔離期的董棟最盼望的是能有假期,回家看看分別已久的父母。提到父親,董棟説得知他當教練,老人曾説過一句話給他吃下了定心丸:“當教練你肯定會遇到問題,但帶着問題去學習,解決了問題接着往下走。循環往復,一點點提升自己的自信和經驗。不要有顧慮,大膽去做!”
山西運動員董棟,用20年在蹦床上完成從普通選手到奧運冠軍的人生飛躍;未來歲月,這位喜愛哲學和心理學,總是愛琢磨和思考的體育人,註定還會與蹦床為舞。但他體驗的將不再是一個人的精彩,而是為後浪助力,帶着薪火相傳的喜悅。(記者 張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