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11月10日電(王亮)愛心驛站、自習室、書畫室、健康小屋、瑜伽廳、共享會議室……走進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交通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居民們感受到一種“家”的感覺。

愛心驛站配備了常用藥品、書籍等,方便戶外勞動者使用。
“社區分上下兩層,總共是960平方米,95%的面積用於服務居民。”交通路社區黨委書記王夢霞邊走邊講,將樓梯間改造成兒童區,並安排志願者照看;為方便寶媽,設置母嬰區;為營造氛圍,在自習室墻面涂上“青春”“奮鬥”。

交通路社區一角。
社區是黨和政府&&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為“利用好每一平方米”服務群眾,當地在社區建立戶外勞動者驛站、人大代表聯絡點、消費扶貧專櫃等。
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呂梁市推進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結合自身實際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呂梁市委常委每月一次深入社區,與群眾面對面座談,解決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
這些舉措增加了社區服務群眾的底氣和能力。
“七里灘煤礦家屬區的自來水管年久失修,分戶管道建設困難不小,利用黨員到社區報到的契機成立了‘基礎設施組’,利用市領導到社區接待群眾的機會將情況進行反映。”王夢霞介紹稱,社區與自來水公司對接溝通,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交通路社區還將轄區資源和群眾需求對接起來,服務群眾不再只唱“獨角戲”,而是與群眾一起“大合唱”。“有書法特長的可以在書畫室教孩子們寫寫畫畫,有舞蹈愛好的可以到瑜伽廳跟着學跳抖音舞……”王夢霞稱。
活動不斷的社區變得“有意思”起來,對老百姓的吸引力逐漸增加。“孩子們周末想到自習室來學習,我們就安排上,開門歡迎!”王夢霞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