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黃河岸邊的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藍盈盈的光伏板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於海生結束了一年的農忙,準備和老伴兒一起去臨汾照看外孫。
65歲的於海生,是永和縣於家咀村的村民,也是於家咀村遠近皆知的“能人”。
2017年,於海生靠着屋頂的5000瓦光伏發電板賺了4000多元。拿着光伏發電補貼的錢,他從300多公里外的晉中市太谷區以每棵20塊錢的價格引進了80棵櫻桃樹苗,在黃河灘地上試種了2畝,嘗到了櫻桃的“甜味”。
“平均每年光伏補貼4000元,這錢都是月月打錢,不光夠我們兩口子生活,還能再買點樹苗子哩。”於海生説,截止到2021年9月,屋頂“曬”出了3226度電,按照補助電價0.98元/千瓦時計算,已經掙了3000多元。

屋頂光伏發電板。新華網 發
永和縣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山西省確定的深度貧困縣,縣域內農業基礎條件差、産業結構單一,穩步脫貧難度較大。
變化,發生在2019年。這一年,在永和縣光伏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國家電網永和縣供電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永和縣開啟了光伏扶貧電站專業化代運維的全新管理模式。
“通過兩年多的運維,永和縣光伏扶貧電站檢測率100%、正常發電率100%、發電量118%。”國家電網永和供電公司經理曹建斌説,在設備逐年衰減的情況下,永和縣扶貧電站發電不降反升,全年發電量突破3573.82千瓦時,支付電費3184.6萬元。

位於永和縣的光伏發電板。新華網 發
在曹建斌辦公室的墻上,一張佈滿小紅旗的永和縣地圖格外顯眼。“這上面的每一面小紅旗都代表着一座變電站。如果按照屋頂光伏電站來算,這張地圖會比現在還密密麻麻。”

佈滿小紅旗的永和縣地圖。新華網 發
運維兩年多以來,國網永和供電公司的光伏運維團隊共周期巡視2206次,下發告知單78張,更換逆變器163&,更換光伏板83塊,處理缺陷1515次,電話報修處理232次,行程達6.61萬公里,腳步遍及永和縣1212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
截至目前,永和縣已建成了1座30兆瓦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103座村級光伏電站、2136座屋頂戶用光伏電站,帶動農戶戶均收益4000元以上。
如今,這些帶來“陽光收益”的光伏發電板,正守護着大美永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