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為了今夜的安全——山西河津市陽村街道連伯村泄洪搶險紀實

2021年10月10日 08:30:3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太原10月9日電題:為了今夜的安全——山西河津市陽村街道連伯村泄洪搶險紀實

  新華社記者劉翔霄、王飛航、張磊

  9日晚7時許,天已漆黑。持續多日的雨依然在下,昏暗的路燈下,記者行走在山西省河津市陽村街道連伯村,馬路上的積水已經漫過腳面。今晚,連伯村將度過一個緊張忙碌的不眠之夜。

  374.8米線以下的“大撤離”

  連伯村南門牌樓外已經壘起了一道1米多高的土垛,百米外洪水衝蕩的聲音依稀能夠聽見。30歲的連伯村村民張永振站在村口久久不願離開,眼瞅着被洪水淹沒的玉米,心裏充滿痛惜,但他知道現在最緊要的,就是趕快撤離。

  受近期連續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汾河下游河津段遭遇57年來最大洪水。9日上午7時許,汾河北岸5公里處被洶湧的洪水衝開一個口子,洪水奔向陽村街道連伯灘。河津市第一時間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利用連伯灘近10萬畝黃河灘地蓄滯洪水,讓洪水直接向西流入黃河,緩解當地防汛壓力。

  連日降雨使汾河水面高度升至海拔373.5米,為了確保村民的生命財産安全,防汛指揮部以高於當前水面的海拔374.8米為標準,對連伯灘蓄滯洪區海拔低於此標高的住戶進行轉移。

  連伯村篩選出首批需要轉移安置的村民一共124戶308人。

  其中有76人選擇投親靠友,剩下的232人已經轉移到連伯小學和連伯幼兒園集中安置點。

  外村、外鎮和社會各界的2000多名救援者向這裡集結,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人員“拱衛”着連伯村。

  張永振和家人被安置到了連伯小學的集中安置點,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乘坐統一的大巴來到安置點。“地沒了還能再種,只要家人安全,一切都可以重來。”張永振説。

  壘起村外的“防洪長城”

  在村南頭已攔起警戒線的臨時堤壩上,記者偶遇還在雨中奔忙的連伯村村委會副主任孫建民。沒穿雨鞋雨衣、渾身濕漉漉的他,8日夜晚守了一夜壩。“今晚更是不敢合眼了。”他説。

  孫建民告訴記者,距警戒線百米開外,就是已經逼近連伯村的泄洪水面。連伯村地勢北高南低,9日夜晚將是防洪難關。為確保群眾安全,9日白天,政府已組織力量將在低窪處居住的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

  記者踩着泥濘,來到與泄洪水面“零距離”的地帶,只見水面在遠處依稀泛着白光。“水深不止一米,這裡原是村裏的灘塗地。”孫建民説,經過全市支援,搶險人員僅用數小時,就在村口壘起了約一公里長的“防護墻”。

  村南頭,洪水冰冷“無邊”;村裏頭,人頭攢動的抗洪隊伍正在等候命令,準備分段防守。

  河津市樊村鎮副鎮長寧海峰説,得知險情後,他從鎮上四個村召集了280多名青年勞力趕來支援,9日中午12點半就到達連伯村投入搶險。

  記者遇到河津市民兵應急分隊隊員賀新時,他剛從築壩一線撤下來,褲子和鞋全部濕透了,臉上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他説,河津市民兵應急分隊70%的成員都是黨員。“9日上午11點多開始築壩,但水太大,深及腰部,只好使用機械和人力合力完成。”他説,大家忙到現在都還沒顧上吃飯。

  來到溫暖的“家”

  “來到安置點才發現,床褥人家都&&鋪好了,挺細心。”在連伯小學災民安置點,年逾60歲的連伯村5組村民張金葉説。

  “早上接到村裏通知,説汾河發水了,因為我們家比較低窪,需要盡快搬遷。”説起9日早上的經歷,張金葉仍然心有餘悸。這一天,當地政府決定從連伯村沙壩進行泄洪,她和家人被緊急轉移到臨時安置點——連伯小學,和她一起來的還有連伯村其他200多名村民。

  9日晚7時,在連伯小學的校園裏不時聽到“大家排好隊,按秩序取碗筷,再打飯、打菜”“老奶奶,地面有點滑,您先坐下,我給您把飯打來”……200余名受災群眾吃上了熱乎飯。

  “政府想得特別周到,教室裏有空調、熱水、電視,床和被子也準備好了,志願者很細心,我們很安心。”連伯村村民張陳曦説。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相關部門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搬運物資,整理床舖,發放毛巾被、牙膏、牙刷、席子等生活用品……校園內到處可見眾志成城、共渡難關的暖心場面。

  夜漸深,校園裏的照明燈亮了,燒開的水冒着熱氣,帶着濃濃深情和愛意在校園裏飄蕩開來。(完)

[編輯: 王夢佳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