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多尺度倣真技術與國産軟體應用大會在上海舉行
2023多尺度倣真技術與國産軟體應用大會於4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在上海市物理學會凝聚態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鴻之微聯合實驗室、山東大學-鴻之微科學計算軟體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鴻之微聯合實驗室等組織機構的大力支持下,由鴻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會議旨在為多尺度倣真技術及國産軟體相關應用領域搭建學術交流和應用探索平台,發展更多更優秀的國産軟體和數字化研發平台,助力科學研究和企業應用的交叉融合,加速鴻之微雲生態健康發展。

大會合影(主辦方供圖)
大會吸引了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媒體的100多位代表參加。40多所高校、研究院所的專家學者積極分享和討論,多位企業代表的成果和需求得到了科學家們的充分肯定,在科學和工程多個維度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收穫頗豐。
大會開幕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學礎教授致辭(主辦方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學礎教授為大會致辭。他&&,多尺度倣真技術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外多學科協同設計和先進設計製造中最重要的支撐技術之一。在政策支持下,國産軟體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沈學礎鼓勵在座的青年學者,要在各個領域的基礎研究上持之以恒,為科技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鴻之微董事長曹榮根博士致辭(主辦方供圖)
鴻之微董事長曹榮根博士在致辭中&&,材料科學覆蓋了當前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已然成為産業突破的關鍵,而材料多尺度倣真技術及其軟體工具能夠極大提高材料計算效率,縮短研發周期,正在成為材料研發範式升級的革新力量。鴻之微從成立之初就在材料計算、倣真領域深耕底層技術,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産學研合作,堅持“底層化”、“雲化”和“生態化”的發展,歷時8年自主開發了20餘款基礎計算、設計與倣真軟體。2021年領創鴻之微雲科研生態以來,鴻之微向社會發布了開放課題,累計1000余名科研人員申請了該項目,科研成果也相繼在全球知名刊物發表,自主知識産權軟體累計被引用超過3000多次。合作高校超過700家,累計資助資金超過6000萬元,有力推動了多尺度倣真技術的發展和國産軟體的應用迭代。同時,鴻之微還不斷推動科研生態與工業需求的銜接匹配,和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科研雲生態·領創共未來”鴻之微雲兩周年特別活動

鴻之微CEO王音博士報告(主辦方供圖)
鴻之微CEO王音博士作了“鴻之微多尺度倣真技術及鴻之微雲2023”的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國內外在多尺度倣真技術及材料領域的三個布局形勢,多尺度材料倣真技術面臨的諸多挑戰,以及解決這些挑戰需要在多方面的技術突破與合作。鴻之微一直致力於引領多尺度倣真技術,成為加速研發與創新的首選合作夥伴。王音向參會代表介紹了上線兩周年後的鴻之微雲生態的發展情況,發布了鴻之微雲2023中的重磅技術服務——“專家計劃”,邀請廣大科研人員一起加入到鴻之微雲生態中來,共同推動多尺度倣真技術的進步,通過使用國産自主可控的軟體發表優秀的學術成果,推動基礎研究和國産軟體的發展。
學術報告
在大會報告環節,東南大學夏鈳、北京大學張興、上海大學任偉和北京大學劉飛四位教授先後擔任主持。來自西北大學索兵兵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劉興軍教授、復旦大學陳時友教授和向紅軍教授、華東理工大學黃永民教授、概倫電子逯文忠、東方電氣王偉、河南科技大學康大偉教授、山東大學武晨宇研究員、天津大學周偉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吳振華研究員、北京科技大學孫萌濤教授、合肥工業大學宋玲玲副教授和江西師範大學吳木生副教授等專家學者先後為大家做了學術報告,報告內容涵蓋了量子化學、計算相圖、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TCAD、芯片設計等相關領域的軟體開發與多尺度倣真技術、相關軟體的最新應用成果,報告專家與代表們進行了積極討論和互動,獲得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高峰論壇和專題交流
本次大會還設有高峰論壇和多個專題交流會議。專題交流主要圍繞BDF、Phase Lab、Device TCAD的開發規劃、技術問題以及優化客戶使用和體驗感等問題做了深入討論,助力鴻之微軟體和鴻之微雲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參會代表們&&,“加入鴻之微雲生態圈後,得到了很多技術支持和軟體培訓,提升了課題組的信心,加速了我們的科研成效,感謝鴻之微為大家搭建了研討交流和分享成果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