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場路演為何讓院士都“坐不住”了?

2023年04月13日 08:45:1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4月12日電(記者袁全、龔雯)在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近期舉辦的一場醫學論壇中,發生了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在一場路演環節中,面對“後輩”醫學專家和學者諸多創新成果的接連發布,年過八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航空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俞夢孫深受感染,他主動向主辦方提出要求,為自己“加塞”了一場演講,介紹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即便是被主持人提醒超時了,他也要爭分奪秒地講完。

  是什麼樣的路演讓院士都“坐不住”了?

  近日,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轉化醫學分會主辦的醫學裝備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會上,為了使大家對醫學創新轉化有更為直觀的了解,論壇設置了一個模擬路演環節:6組來自各上海各大醫院的項目負責人以學員身份攜創新成果登&演講,介紹産品或者技術。接下來,創新導師與項目負責人以“你問我答”的形式,交流了解項目的優缺點,請主席團各位評委進行點評,並給出意見與建議。最後,由投資專家評估市場前景及投資意願。

  俞夢孫(右一)在會上分享創新成果(新華社記者 袁全 攝)

  3D打印器官再生技術如何實現臨床轉化?機器人腔鏡輔助系統如何在泌尿系統中運用?癌症如何在最早期就被檢測到?治療脫髮的微針按摩帽是什麼原理?……路演現場人才濟濟,優秀創新成果應接不暇,氣氛熱烈。與會專家在分析項目創新性、可行性的同時,就項目落地需要考慮的問題做了全面詳細的分析,使項目負責人能了解到從PPT到實際産品、再到商業收益的可行路徑。

  看到後輩們如此激情澎湃,已經在上午做過一輪主旨演講的俞夢孫院士又再次拿起話筒,步伐矯健地走上演講&,介紹團隊最新成果——全息血壓脈振信息記錄分析儀的研究進展,俞院士和參與路演的學者對創新研究的熱情和堅持,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和尊重。據主辦方介紹,此次路演也拉開了第八屆臨床創新與發展大賽春季賽的序幕。

  面對現場熱烈的氛圍,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轉化醫學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衛東感慨頗多。八年多的時間,他見證了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能“走”出會場,落地臨床。“這些‘創新英雄’的創新産品和技術,不同程度地改變了臨床醫護的工作條件,也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未來可期,也任重而道遠。”李衛東説。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我國醫療器械産業基數大、産品品類覆蓋廣、基本産業鏈健全。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生産企業裏,一類企業達到21904家、二類企業達到15840家、三類企業達到2312家;同年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數量超151萬家,呈現市場供需兩旺、競爭充分的局面。

  但是與此同時,也有諸多因素制約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包括新産品市場化過程費用過高、産業發展缺少基於戰略規劃引導、研發模式封閉、缺少專業人才等。

參與路演的選手在&上接受提問(受訪單位供圖)

  隨着精彩的路演告一段落,幾位與會專家學者圍坐在一起,分享了自己對醫學創新的理解和體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蘇鵬&&,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一定要圍繞解決臨床問題,“從醫院管理角度看,創新項目的發展一定要建立在臨床研究平台的基礎上;從基礎建設角度看,要把一些病房和臨床實驗場所進行結合,同時加強臨床科研人才的配置。”

  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副院長祁奇&&,醫院要做科學創新,最主要的是人才培養。在這個過程中,醫院需要&&一些相關政策去進行引導和保障,才能起到激勵作用,讓創新人才在平時業務和科研創新之間找到平衡。

  “創新離不開內生驅動和外部土壤,除了個人的興趣愛好、榮譽感,還要有配套的團隊支持、政策支持,聚沙成塔,構建一個更好的生態,讓創新可持續。”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黨委書記陳昶説。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1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