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在“線”:直擊上海數據線、生産線、物流線作業現場
驚蟄過後,萬物萌動。記者近日走訪上海的數據線、生産線、物流線,看到一派活力景象。數字“小工單”賦能中小企業提質升級,可以代替工人從事枯燥、危險工作的機器人,集裝箱運車開啟汽車“出海”新航跡……無論火熱的生産前沿還是精準的數據後&,這活力正來自不懈的創新實踐。
數據賦能在“線”:工廠“凈化”又“進化”
“很多工廠就像是一片黑色的湖水,表面平靜,卻看不透水面下發生了什麼。我們的數字化工具就像是一個‘凈化器’,又像是一個‘探測器’,深入工廠的湖底,讓湖水變澄澈的同時,也讓裏面的問題暴露出來。”上海黑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黑湖供應鏈負責人李金哲説。

製造業工廠使用數字化産品提升生産效率。新華社記者王默玲 攝
擁抱數字化,這是上海近年來城市發展最分明的脈絡之一。一大批活躍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數字科技企業涌現出來,黑湖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明明工人不少,但訂單總是不能準時交付;基層員工每天困於各種平台軟體,繁複而低效地匯總供應商信息……“我們所做的就是提供數字化工具,讓工廠得到‘凈化’,看得清關鍵問題出在哪兒,並用數字化的解決方案讓工廠‘進化’,透明且高效地運轉起來。”李金哲説。
李金哲説:“數字化的意義於我們開發者而言,是數據和代碼幫助企業提高效率、解決問題;於服務企業來説,數字化讓他們擁有更多機遇,看見更廣闊的空間與未來。”
智能生産上“線”:寶武集團“寶羅”機器人來了
走進寶武集團寶信軟體的專業車間,近百個“寶羅”機器人正在被集成、調試,高爐前作業機器人、拆捆機器人、貼標機器人、巡檢機器人……造型各異、功能多元的機器人將被發往生産一線,成為智能工廠的重要組成部分。

寶信軟體車間裏眾多“寶羅”機器人正在被集成、調試。新華社記者王辰陽 攝
寶信軟體機器人事業部副總經理俞鳴&&,“寶羅”機器人的應用不僅可以為安全生産提供保障,而且可以提高勞動生産效率,是推進智慧製造的“神兵利器”。“一線員工也非常歡迎機器人上崗,機器人把工人從重復繁重且具有一定安全風險的崗位上解放出來,轉去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
在現場,記者還看到一台上海本地生産的“寶羅”機器人正在做疲勞性測試。它的應用突破了一些關鍵的“卡脖子”技術,解決供應周期過長的困難,在完成測試並保證穩定性後,就可以到工廠上崗。
今年初,工信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製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上海未來三年將圍繞汽車、高端裝備等重點産業推進工業企業智能製造轉型,計劃帶動工業機器人應用量新增2萬台。按照寶武集團的規劃,到2026年將有萬名“寶羅”機器人上崗工作。
俞鳴説:“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功能比較單一,一種機器人只能完成一種任務。未來,工業機器人會集合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讓機器人更加智能,可以完成多種任務。大量機器人也會接入雲平台,進行雲端統一管理。”
多元化運輸出“線”:把“車子”裝進“箱子”
在上海集運物流堆場,1000&&國品牌汽車被裝進集裝箱,搭乘超大型集裝箱船“中遠海運雙魚座”輪,從上海出運至英國費利克斯托港、比利時澤布呂赫港和德國威廉港。

中遠海運創新運輸模式,把汽車裝進集裝箱“漂洋過海”。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把“車子”裝進“箱子”,是中遠海運為滿足國産汽車出口需求而開發的運輸新模式。中遠海運集運全球銷售部戰略客戶開發及維護部經理湯偉介紹,集裝箱運輸批量靈活、班期密度高、覆蓋範圍廣,既能降低整車運輸的綜合物流成本,又能提高端到端全程運輸的效率和質量。
為滿足快速增長的汽車出口需求,除“集裝箱運車”,中遠海運還開發了多用途船“框架式運車”。2023年,中遠海運預計將通過“框架式運車”完成10萬台商品車發運任務。
今年1月,中遠海運旗下的遠海汽車船公司承運轎車、SUV、大巴、卡車以及各類工程機械達13832輛,服務近20個中國汽車品牌,出口主要目的地有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記者王辰陽、王默玲、賈遠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