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台啟用
新華網上海2月21日電(記者龔雯)算力就是生産力,如何為澎湃的算力裝上“水龍頭”,實現即插即用?20日,依託上海超算中心建設並運營的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台正式揭牌啟用。
近年來,上海着力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特別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産業和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産業新賽道,都離不開算力網絡賦能和支持。
作為全國信息化發展的“排頭兵”“先行者”,目前上海在用機架總數超過20萬個,近三年分批支持了27個共8.8萬機架的新建數據中心項目。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隨着國家啟動“東數西算”重點戰略布局,算力産業已成為數字産業化的核心構成和産業數字化的賦能關鍵。算力網絡可以有效整合算力資源,形成統一調度機制,滿足各方算力需求,促進算力使用如同水電等基礎設施使用一樣便利,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思路。
“原先企業需要自建或租用機房,後來有了雲廠商。隨着算力時代的到來,算力變得更為複雜,計算的性能、吞吐量的要求各不相同,且算力的供給方也越來越多。”中國信通院雲大所副總工程師郭亮説,通過平台把富餘的算力更好地予以統籌,不僅能物盡其用,也能幫助企業降低使用算力的成本。
20日,公共算力服務平台與第一批行業用戶、合作夥伴簽署合作備忘錄,聯合共建算力網絡應用創新實驗室,為數字醫學創新、智能製造、智慧教育等産業領域發展進行探索。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孫一睿&&,原本醫生在同一時間段只能處理一位病人的數據,比如急重症患者每天會産生許多用藥和化驗數據,有了算力輔助後,可以顯著提高效率。此次由華山醫院、上海聯通、上海超算中心、華為共建的“算力網絡數字醫學創新實驗室”,將在老年醫學、神經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領域探索公共算力服務,進一步提升醫療系統的數智化。
上海超算中心主任李根國&&,接下來上海的算力發展需要兩步,一是需要充足的算力供給,二是算力的標準化,一旦標準化形成以後,算力就可以更方便為我們所用。
同日,在上海“算網融合,智領未來”算力網絡論壇上,中國信通院雲大所、上海超算中心、萬國數據等十七家企業聯合發起《上海算力網絡發展倡議書》,助力共性技術形成新産業發展機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