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産“國慶稻”陸續開鐮收割 新大米9月中旬上市
進入9月豐收季,最先與市民見面的是滬産“國慶稻”。9日上午,在閔行浦江鎮周浦塘畔,閔行國慶大米正式開鐮收割。據介紹,經過烘乾碾米等工序後,閔行優質早熟國慶稻“松早香1號”將於9月中旬與市民見面。

記者在現場看到,兩輛收割機在田間穿梭忙碌。隨着一車車收割的稻米倒入等待運轉的拖拉機,這也標誌着2022年閔行優質早熟國慶稻拉開了收割序幕。“我們今年合作社種植水稻面積2000余畝,國慶稻佔到400畝左右。”上海谷傑糧食專業合作社社長郭傑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谷傑合作社所在的閔行區,今年種植水稻總面積約1.64萬畝,面積基本與去年持平。其中,國慶稻“松早香1號”種植面積約2300畝,“南粳46”種植面積約4900畝,“閔粳366”種植面積約3682畝,此外,還種植了“秋優金豐”“秋優23”“松香粳1018”等品種。
閔行區農技中心糧經科高級農藝師何正其總結到:“閔行國慶稻有三個特點,首選優質品種、生長環境好、嚴格執行綠色生産標準。”閔行區浦江鎮農業服務中心種植科科長王宏亮介紹説,“今年高溫少雨的情況下,天氣炎熱抑制了病蟲害對水稻的影響,另外在綠色生産方式的把控下,浦江鎮稻米品質跟往年一樣。”
記者了解到,國慶新大米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鮮、優、早。從采收加工完成到擺上貨架更快速,陰冷乾燥貯存,味道更“鮮”;“優”選本地大米,生産企業精挑細選,種植過程嚴格把控;精選上海早熟水稻品種,比北方大米更早上市。
“這些新鮮收割的稻米,隨即送往大米加工廠,經過烘乾碾米等工序,新米大概不到一週時間就可上市。”郭傑還告訴記者,“今年有盒馬、魚米之鄉、官微門店和基地4個渠道可以購買。為了市民能夠繼續吃上好大米,今年的價格依舊定價6塊錢一斤,跟往年一樣保持一致。”
據介紹,早在2019年,閔行區就成功組建了“優質稻米産業聯盟”,並共同打造了“閔田悅禾”區域公共品牌。如今,已有15家優質合作社加入了産業聯盟,通過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品質,做強品牌,實現了水稻生産從“賣稻穀”向“賣大米”到“賣品牌”的轉變。 (記者 劉輝、汪偉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