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青海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青海省西寧市開幕。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突出生態旅游帶動作用,促進‘快進慢游’。加快長城、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青海段建設,建設黃河上游生態旅游文化帶。打造一批夜間消費集聚區和網紅打卡地,加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2023年,青海省如何進一步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本網專訪了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馬建立。

打造生態旅游精品環線。持續打造以西寧市為中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為支點的東部、西部、南部、北部生態旅游精品環線,串珠成鏈,連片成景,形成旅游環線;豐富完善生態旅游産品。加大優質旅游産品和服務供給,推動旅游“上雲、用數、賦智”,積極發展生態、文博、鄉村、研學、康養、冰雪等文旅新業態,推進生態旅游特許經營試點工作;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産業和旅游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形成一批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態;制定生態旅游標準規範。制定生態旅游《生態旅游産品標準》《生態旅游解説服務質量規範》等標準規範,發揮標準的規範引領作用,推動生態旅游標準化、國際化;開展生態旅游精準宣傳推廣。深化與航空、鐵路、互聯網等行業營銷合作,用互聯網思維引流入青,擴大國內旅游市場,安全有序拓展入境旅游市場。
近年來,青海文旅部門在四級名錄體系建設、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非遺傳承人群研培、非遺數字化保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非遺就業工坊建設、“青繡”品牌打造提升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生動的實踐,支持、引導和規範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非遺保護工作,形成了在保護中傳承、傳承中發展的格局。
&&《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條例》等一系列制度規範和專項政策,將非遺保護全面納入本地區法治化管理體系。實施“國家非遺記錄工程”和“青海文化記憶工程”,對27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30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開展記錄工作。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效顯著,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和4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依託非遺資源,因地制宜,通過完善非遺名錄體系、舉辦各類展示展演活動、加強保護區內非遺傳習設施建設、開展傳承人群培訓、推進核心區域整體性保護、培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方式,有效推動了非遺的區域性整體保護,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已成為青海省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增長極。
旅游景區是青海省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的優質旅游資源,是吸引省內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在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工作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些年,青海省旅游景區發展迅速,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較大提升,以茶卡鹽湖為代表的一批“網紅”景區景點脫穎而出,成為大美青海最亮眼的“網紅”打卡地。目前,全省有A級旅游景區160家,形成了層次分明、布局合理、類型多樣的景區體系。但全省旅游景區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還較為突出,實現高質量發展還要走很長的路,景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優質産品供給、服務品質提升、游客體驗度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為推動旅游景區向精品化、規範化、智慧化方向發展,2022年9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制定&&《青海省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明確了推進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6項24條重點任務。
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以推動落實《實施方案》為抓手,持續加大旅游景區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茶卡鹽湖、金銀灘——原子城創建國家5A級景區,優化完善創建國家5A級景區省級儲備名單,持續培育青海旅游的“金子招牌”。打造生態旅游環線,通過環線打造,帶動旅游景區在設施上再完善、産品供給上再優化、服務品質上再提升,進一步挖掘景區潛力,打響景區品牌,為景區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對新近火熱的一些“網紅”景點,積極加以引導,注重規範建設、有序管理,由低層次的景點向高品質的景區轉變,持續增強吸引力、生命力。
“十四五”期間,青海省規劃大通河生態旅游風景道、全景祁連旅游風景道、“神奇天路”生態旅游風景道、黃南一號風景大道、環玉樹生態旅游風景道等一批生態旅游風景道項目。這些生態旅游風景道項目的規劃建設將進一步加強跨區域旅游産品線路的互聯、互通,促進區域旅游經濟均衡發展,並能突出市場主體作用,強化旅游發展環境,打造出一批更具帶動作用的旅游項目,同時,也將推動生態旅游風景道區域內群眾參與生態旅游,實現農牧業結構調整,使群眾有效增收。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在開展省級生態旅游示範景區推薦申報工作,重點推薦生態資源稟賦優良,文化資源優勢顯著,旅游景觀組合良好,公共服務功能配套,生態旅游發展理念與實踐有較高示範價值的旅游景區,已完成初審工作,今年3月份全面完成,此項工作將進一步落實國家生態空間管控要求,激發市場潛力。同時,正在制定《生態旅游産品標準》,標準的&&可進一步加強省域內生態旅游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區域內生態環境和旅游産業的協調發展。
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聚焦聚力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強化旅游各要素生態化建設,高品位設計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線路産品,積極培育生態教育、自然體驗、康養度假、文化創意等生態旅游新業態,以國際化視野推動生態旅游高標準、全方位、規範化、專業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