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近年來,西寧市湟源縣和平鄉在充分挖掘自然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築牢生態底線,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發展華石山片區“浪河灘”經濟方面下足功夫。
規劃先行,打造片區産業鏈。按照“一次性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在南京市六合區程橋街道辦事處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東西部協作機制優勢,2021年協調東部優秀規劃團隊南京園林規劃設計院為我鄉華石山片區八村免費完成發展規劃設計,為湟源縣和平鄉生態旅游産業發展提供了指導、指明了方向。2022年9月,在“大規劃”的基礎上,結合“三宜”原則,對和平鄉華石山片區中的馬家灣村和白水村“浪河灘”産業進行統一規劃設計,逐步打造以“生態促旅游,旅游養生態”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浪河灘”印象品牌。2023年率先實施馬家灣項目建設,該項目總投資600萬元,其中東西部協作資金為300萬元,對“浪河灘”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將“生地”做成“熟地”,大幅度提高土地租金。
雙向增收,強村富農有實招。該項目按照“三權分利”原則,目前已全面完工,由第三方運營並按合同向村內繳納租金15萬元,實現了“當年項目當年收益”目標,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有增加、推動強村工程有進展提供了保障,大幅度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河長制”落實等工作成效,使旅游服務水平提質增效,並促進馬家灣村完成年內集體收入“破50”工作任務。該“浪河灘”點運營期間,為馬家灣村提供季節性崗位7個,年內錄用3人,其中村內脫貧戶勞動力1人,每月增收2600元;輻射帶動了村莊周邊牛羊、草炕饃饃、自製酸奶等“土特産”售賣量,從而提高群眾“門前經濟”,今年共為群眾創收120萬元。
服務群眾,惠民利民有溫度。馬家灣村“兩委”在推動鄉村治理和增強基層基礎中廣泛徵集群眾意見和建議,聚力在解決群眾所盼和群眾所需上下功夫,通過村“四議兩公開”討論,決定利用每年15萬元收益的30%,即4.5萬元為村內60歲以上人群補助醫療保險金350元/人,實現集體經濟、群眾收入雙提升。
馬家灣東西部協作項目的建成,率先探索將湟源“浪河灘”從“簡單粗放”向“精品優質”模式轉變,將以往“散戶主導”向“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個體參與”模式轉型,將白水河沿線“浪河灘”産業打造成規模化、特色化、系統化“精品”旅游線路,不斷推進生態旅游持續升溫,助推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