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政務

西寧湟源:着力解決四個問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3-10-20 16:40:00
責任編輯:丁學良 |  作者:湟源宣

        本網綜合消息:湟源縣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舉措,注重解決四個問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着力解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什麼”的問題,提升思想引領力。把解決廓清認識“是什麼”的問題轉為提高全縣上下思想認識的重中之重、難中之艱,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湟源縣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都要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重大要求,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以機制建設為統領,及時成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制定12份指導性文件,高位謀劃推進工作。同時,以常委會第一議題、中心組、丹城大講堂等載體,領導領學、個人自學等“五學”模式推進政策法規學習。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到家庭教育、國民教育、幹部教育和社會教育全過程,常態化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縣着力實施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構建行動,不斷增強全縣各族幹部群眾“四個與共”共同體理念和“五個認同”思想。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充分利用“聲、屏、報、網、端、微”網宣主陣地,讓互聯網成為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持續擴大宣傳效應,切實讓廣大幹部群眾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着力解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幹什麼”的問題,增強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力。牢牢把握“十二個必須”工作要求,探索形成“1388”工作思路。深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合發展,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紮實開展三交“十項行動”,擴大結對交往規模,拓展人員交流渠道,推動各民族“三交”活動常態化、制度化和規範化發展,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深入人心。每年制定工作要點,細化任務、量化目標、實化措施,與各成員單位簽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任務交辦單》,落實宗教工作“兩書四單”責任機制、實施統戰人士師帶徒、手拉手、“骨幹+”能力提升工程,組織新階層網絡自媒體人士沙龍座談等,實現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做到創建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有力,提升創建“滴灌”精準度。

        着力解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提升什麼”的問題,擴大示範影響力。注重以點帶面、示範引領,近年來積極申報各級各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點)、教育基地,激活創建工作新活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全域提升,成功創建省級教育基地2個、青少年示範點1個,市級示範點22個、示範單位13個、教育基地2個、先進鄉鎮9個、社區“石榴籽家園”3個。丹噶爾古城充分利用其資源獨特性、唯一性和稀缺性優勢,在歷史文化傳承和旅游開發中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好唐蕃古道、茶馬商都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湟源故事”,用文物古籍解碼“何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小高陵紅色教育基地,打好紅色文化“特色牌”,昔日老典型煥發時代新光彩;萬安街社區積極探索運用“一核三網五微”工作法,積極打造“石榴籽家園”互嵌式社區品牌;城關第一小學依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辦校歷史,傾心培育“團結苗”,將共同體意識深深植根於青少年兒童心中。深入實施“雙十”夯基提質行動,以“鞏固、提檔、挖潛”為思路,總結提煉各行業領域亮點工作和特色做法,申報日月藏族鄉和丹噶爾古城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和示範單位等一批民族團結典範,形成了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可複製的創建品牌,持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着力解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何續力開展”的問題,激發創建驅動力。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全面融入西寧市創建全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市工作,在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從“數量領先”到“示範引領”、由“創建型”向“樣板型”轉變上狠下功夫,精心打造各類主題宣傳活動和全媒體傳播陣地,紮實推動“三項計劃”“十項行動”落實落細,深化“多城聯創”“石榴籽家園”品牌建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防範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在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來源: 湟源縣委宣傳部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27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