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制度安排。2015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按照省委統一部署,選優配強幫扶工作隊伍,先後選派了85名優秀幹部職工,組成駐村工作隊,赴定點幫扶村開展系列幫扶工作。
塔灣村地處湟源縣以西,距湟源縣城15.5公里,屬淺腦山地區,平均海拔2700米左右,全村共有174戶658人,其中脫貧戶6戶16人、低保戶15戶33人。昔日的塔灣,村容村貌落後、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缺少産業支撐,是出了名的貧困村。省交通運輸廳對口幫扶塔灣村以來,從資金、人員、技術等方面入手,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幫扶隊伍,經過幾年的幫扶,塔灣村處處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和勃勃生機,不僅順利摘下“貧窮帽”,同時也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
“我們村裏翻天覆地的變化是省交通運輸廳派來的三任第一書記接力奮進扶貧扶智的結果,他們一茬接着一茬幹,不但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新跨越,而且激活了塔灣村發展的新引擎,現在村民們致富有方向,未來生活有奔頭,一切都在希望的田野上。”塔灣村黨支部書記楊啟慶高興地説。
第一任駐村書記李軍:看到群眾的笑臉,我就心滿意足了
李軍(右)為村民致富奔忙
2015年,李軍被選派到塔灣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回憶起初到塔灣村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當時村子裏的環境和村民們的出行條件都很差,連路燈都沒有,村民們的精神面貌也不好,當時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6300元,脫貧戶人均收入只有2100元。”
“扶貧工作需要資金、技術,但更需要是駐村幹部的思想引領、行為帶動,我們要做的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貧困的鬥志和勇氣,通過宣傳黨和國家政策、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塔灣村的先天資源稟賦,將交通優勢轉化為定點幫扶村發展優勢,推動精準扶貧。”李軍介紹。
在隨後的五年多時間裏,李軍和駐村工作隊因村制策、因戶制策,為貧困戶修建豬舍,支持村民發展養殖;新建村文化廣場、維修老年活動室、村委辦公室,對村內道路兩側和休閒空地進行綠化,健全基礎設施,美化村容村貌;整治阿鏵路病害,為沿線群眾提供良好的通行條件;利用公路養護部門的機械技術優勢,組織村富餘勞動力參與公路養護生産,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在李軍和隊員們的努力下,2017年塔灣村貧困戶實現脫貧,2018年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公路修好了,環境變好了,村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每到傍晚,文化廣場上總聚集着不少村民,打籃球、跳鍋莊、跳廣場舞……“塔灣村的點滴變化讓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轉變,看到群眾的笑臉,我們就心滿意足了。”李軍説。
第二任駐村書記張洪濤:這段駐村經歷是我人生中最難得、最寶貴的財富
張洪濤(右)走村入戶了解群眾困難
“摘帽不松勁,扶上馬還要再送一程。村民們全都走上小康路,我們的任務才算完成。”這是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張洪濤經常念叨的話。2021年他接過重擔,開展塔灣村的定點幫扶工作。
為了鞏固好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張洪濤做了不少功課,也暗自給自己定下了工作目標,“要保持幫扶隊伍不散、幫扶力度不減,抓好村裏産業發展、基礎設施管護,還要做好貧困戶動態監測、後續扶助和創業就業。”
産業發展是鄉村振興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是村民持續增收的根本保障,更是防止返貧的關鍵所在。為實現産業穩步發展,村民穩定增收,張洪濤組織村“兩委”和脫貧戶們學習先進的生豬養殖技術和經驗,鼓勵脫貧戶發展生豬養殖産業。期間,張洪濤主動與派出單位溝通對接,通過“以買代幫”的形式,將生豬銷售至果洛地區,累計幫助脫貧戶銷售生豬67頭,銷售收入達24萬餘元,爭取到豬飼料1.8萬斤。
工作期間,張洪濤發現拉拉口村至阿家圖村路段內非機動車道車輛亂停亂放問題,第一時間協調湟源公路總段施劃停車位1300個,直接受益群眾達2.8萬餘人。同時,他積極&&雙幫單位實施了阿鏵公路病害整治、河道治理等項目,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環境基礎。
“兩年的駐村經歷,讓我從一個交通運輸行業的公路人變成一個有泥土味、接地氣的鄉村幹部,在群眾們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新路上,我和駐村隊員也見證着塔灣村一步步蛻變煥新,我們也從幫扶工作中提升了自我,這方水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實踐鍛煉的知識和機會,真正實現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張洪濤説。
第三任駐村書記楊泉年:做好“引路人”,握緊振興“接力棒”

楊泉年向群眾 宣講政策
“來了就要幹點實事,我要接好前任駐村書記的接力棒,向着鄉村振興再出發。 ”今年6月,第三任駐村書記楊泉年報到時下決心要帶領塔灣村的發展再上新&階。
在楊泉年看來,村民的信任是做好駐村工作的“金鑰匙”。初到塔灣村,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駐村工作隊員一起走村串戶、遍訪溝溝峁峁,從地裏的作物到家庭收入、吃穿用度,事無巨細一一詢問,在隨身攜帶的工作筆記上,密密麻麻記滿了群眾的建議和他走訪入戶的點點滴滴。多次的走訪談心,讓駐村工作隊對脫貧戶的情況清晰掌握、熟記於心。
産業沿路走、路促産業興。省交通運輸廳黨組與當地鎮黨委政府、村兩委多次就塔灣村建設發展思路、為民辦實事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效融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謀劃塔灣村發展新藍圖。為持續加強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産業發展,塔灣村在省廳定點幫扶組的支持下成功並申請了塔灣五村村內巷道硬化工程項目,註冊成立村集體公司“西寧新正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同時,與海東市涌泉純凈水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簽訂純凈水代工生産框架協議,推動“塔灣山泉”礦泉水産業項目落地生根。
“接下來我將盡我所能,紮實打造有特色有文化、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讓塔灣村的群眾生活有奔頭、幸福指數再上新&階。”楊泉年説。
漫漫振興路、濃濃駐村情。李軍、張洪濤、楊泉年是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廣大駐村幹部在定點幫扶工作中的一個縮影,一批批省交通運輸廳的駐村幹部將懷着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對鄉村振興重任的擔當,對人民群眾的熱愛,扎根基層沃土、厚植為民情懷,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