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行業

韓玉龍:一碗麵裏的傳承與匠心

2023-10-11 18:32:51 | 來源: 海東日報

  提到繡花針,人們自然而然想到的是線,在人們的想象中,無論如何都無法讓拉麵與繡花針挂鉤,但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卻有一個人,憑藉精湛的技術,將40多根麵條穿進了2毫米的針眼裏,這種技藝讓人嘆為觀止。

  和面、揉面、打面、醒面、揪面劑子、反復拉扯抻拽……近日,記者走進化隆縣,親眼見識到了這位拉麵技藝精湛的拉麵匠韓玉龍。在他手中,一個個光滑的麵糰,如同訓練有素的士兵,不一會兒就變成了寬窄長短一致的麵條,整齊排列着。

  起鍋、下面、澆湯,不到五分鐘,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麵就端上了桌。雪白的麵條、鮮紅的辣椒油、清澈的牛肉湯搭配上翠綠的蔥花,吃上一口,口感爽滑筋道,令人讚不絕口。

  化隆縣是全國有名的拉麵之鄉,但多年前這裡卻是一個深度貧困縣,這裡的老百姓一直以來都靠農耕為生。由於自然條件惡劣,豐收産量也只能供給老百姓一年的吃喝,根本不能作為經濟來源,生活十分窘迫。

  上世紀80年代起,一些化隆人開始走出大山,在沿海城市廈門開起了拉麵店,成了第一批“拉麵人”。隨後,化隆縣10多萬人陸續走出大山,“拉麵人”的隊伍越發壯大。

  韓玉龍出生於化隆縣巴燕鎮廟爾溝村。1996年,韓玉龍走出生活了18年的大山,加入了“拉麵大軍”,來到了廈門。從拉麵店的跑堂開始,憑藉着做好每一碗麵的初心,一步步成長為一位“拉麵工匠”。

  當時做拉麵的麵糰全靠人工揉,還要“砸面”,在一遍一遍不停地“砸面”過程中,手上很快就磨出了泡,爛泡、起痂、再起泡……韓玉龍的手上至今還有那時候留下的老繭。

  2000年,韓玉龍在廣州市天河區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化隆牛肉拉麵店,收穫了第一桶金。後來的幾年間,他先後在東莞、天津、上海、杭州、瀋陽、哈爾濱、長春等地以自營或與他人合夥的形式經營多家拉麵店。

  在外拼搏多年後,韓玉龍始終牽掛滋養他的那片土地。2011年,韓玉龍回到家鄉繼續鑽研拉麵技藝。

  據韓玉龍介紹,傳統拉麵工藝有和、揉、抻、拉四道工序,後來逐漸發展出了固定的大寬、韭葉、二細、毛細等多種拉麵核心品種,並創新推出了青稞拉麵、蕎麥拉麵、蔬菜拉麵和拉麵速食麵等。

  韓玉龍認為,青海拉麵是一代又一代拉麵人在30多年創業歷程中不斷探索的結果,拉麵既是傳統手藝,也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和進取。

  回到家鄉後,韓玉龍參與制定了“諾爾曼”牛肉拉麵品牌計劃,並在2017年8月獲得青海拉麵技能大賽一等獎;2019年5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11月在博鰲國際論壇中榮獲“中華美食工匠”稱號;“韓玉龍拉麵創新工作室”2021年被評選為青海省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

  2020年,韓玉龍在青洽會上用一團面拉出1024根麵條,至今全國無人能超越;他首創將拉麵穿進針眼,並且一次性能穿46根;他還走出國門到俄羅斯、迪拜、埃及等國家和城市展示青海拉麵師傅的高超技藝。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拉麵匠,到如今的“拉麵工匠”,韓玉龍在拉麵行業已經奮力前行了27年。看著眼前因拉麵煥然一新的家鄉,他不禁感嘆:“拉麵改變了化隆縣,也改變了化隆人,將來也勢必帶領更多的拉麵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今的韓玉龍除了精湛的技藝,他還帶領着一批年輕人學習拉麵技藝,希望通過傳承和發揚,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青海拉麵。

  韓玉龍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拉麵大師的傳奇,更是“大國工匠”的精神傳承。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工匠精神”的內涵,為年輕人樹立了榜樣,激勵着更多人努力奮鬥。在即將舉辦的全國首屆拉麵技能大賽上,韓玉龍將以特邀嘉賓的身份在現場為觀眾展示“拉麵穿針”的絕技,展現拉麵的魅力。(記者 郝志臻 張璐)

[責任編輯: 卡婭梅朵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7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