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消息:近年來,西寧市湟源縣大力推進鄉村産業振興,農業種植結構得到調整優化,夏秋季露地特色蔬菜生産快速發展,2023年總面積達到35000畝。其中荷蘭豆、豌豆尖等鮮食豌豆種植面積達到3300畝,表現出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有望發展成為縣域主導産業,帶動一系列喜冷涼蔬菜聯動發展、集群發展。

産業優勢:湟源縣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海拔高且落差大,農作物種植區分佈在海拔2470-3200米區間,夏秋季天氣涼爽,白天溫度一般保持在15℃-25℃之間,是發展“喜冷涼”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的理想産地。生産的夏菜具有品質好、産量高、口味佳等優點,産品優勢顯著。同時由於上市時間處於全國市場空白期,每年銷售都能賣個好價錢。近幾年鮮食豌豆産品宣傳出去後,來自省內外的農業訂單接連不斷,生産經營狀況令人欣喜。
基地建設:在省派科技特派員以及本地農技專家、專業合作社的持續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適合本地的生産經營模式,建立起了一批種植海拔不同、技術模式不同、種植規模不同、上市時間不同、目標市場不同的訂單農業種植基地。全縣已經建立起多處 “規模小、産品精、效益高、前景好”的精品特色農業基地,形成“多點開花、相對集中、能人帶動、消除貧困”的農業創業格局。

效益表現:以鮮食豌豆為代表的夏菜種植在湟源縣經歷了基地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成長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原特色優勢産業,創造了比較可觀的社會財富,直接帶動群眾增收。在耕種條件較差的土地上,涌現出了一批“萬元田”“5000元田”,其中荷蘭豆被當地群眾稱為“搖錢樹”“金豆豆”,每畝經濟效益比當地的傳統種植提高了10至20倍,直接帶動2000餘人在家門口就業。
發展瞻望:受地理區位、種植歷史、技術積澱、思想觀念等綜合因素制約,長期以來,湟源縣發展特色産業有困難。但近些年,在國家多方位的支持下,鮮食豌豆的種植實踐用看得見、摸得着的事實幫助人們認清青海高原氣候中潛藏的“冷涼優勢”,從“冷涼”氣候中發現了鄉村産業振興的新希望,找到了通往共同富裕的新路徑,從而能夠重新審視腳下這片土地的使用價值,農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得以發展壯大,激發了人們創業的積極性。




